•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宜宾:一江清水 万千深情 平凡人讲述长江上游的非凡保护故事

2025-08-15来源:宜宾市融媒体中心作者:尹晓琴浏览:

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长江首城——宜宾市在美丽的长江畔,以一场主题为“强国复兴有我 彰显上游担当”生态日专场故事会,生动讲述了宜宾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的故事。


活动现场 常梓茗 摄

活动中,9位宣讲人以自己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宜宾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长江清水,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故事,彰显长江上游担当,提高了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为宜宾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汇聚磅礴力量。

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

见证长江上游生态恢复   

在奔腾的长江里,长江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上台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共同保护长江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故事。1998年,第一条长江鲟宝宝繁育成功,2004年,长江鲟规模化繁育技术突破,2007年国家首次生态补偿放流,2000尾长江鲟从宜宾游回长江,2018年国家启动“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作为核心单位之一,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物质资源保护”长江鲟项目,使每年放流的鱼苗从过去的几千尾增加到几万尾,2023到2025年,共同开展长江鲟仿野外自然繁殖试验,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周亮说,去年全年长江上游科考监测的长江鲟幼鱼记录已达数百尾之多,今年胭脂鱼也在间隔30年后发现在长江里繁育,母亲河又在重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周亮讲述 常梓茗 摄

山鹧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全球性极危物种。屏山县龙华镇宣讲人吴晚霞说,过去,龙华镇靠山吃山,“土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然而,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龙华镇关停了1351家土纸厂。如何让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龙华人依托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宝库,鱼孔村的史兴礼,从造纸户变身“鸟导游”,年增收5万元。碳石村在田洪副主任带领下,发展“观鸟经济”,建起鸟塘,吸引国内外摄影爱好者。村民曾道贵守着鸟塘,旺季日收入超千元。村民闫帮琼夫妻,把旧村部改造成特色民宿,从年入三四万到增收至十多万,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绿水青山间,“观鸟经济”“生态民宿”“特色种养”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群众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吴晚霞讲述 常梓茗 摄

疏花水柏枝,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南溪区裴石镇中坝村驻村干部何峻峰讲述了瀛洲岛与疏花水柏枝的共生故事,2019年,瀛洲岛16名靠水吃饭的渔民为保护长江,收网上岸,在肥沃的河滩地种植西瓜,2022年,多年没见的长江忠诚“护岸卫士”疏花水柏枝重现,全村为保护水柏枝,将保护疏花水柏枝写进了村规民约,并退出百余亩瓜地,每年少了数万元收入。从“靠水吃水”到“护水养水”,从“争抢河滩”到“守护绿茵”,瀛洲岛的故事,只是无数群众,默默守护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一个小小缩影。

何峻峰讲述 常梓茗 摄

长江鲟、山鹧鸪、疏花水柏枝,都是母亲河——长江的孩子。宜宾人用行动与担当,永葆母亲河生机与活力,让长江鲟在长江里畅游,让山鹧鸪翩跹于江岸山林,让极度濒危的疏花水柏枝重现江滩。

平凡人肩负“上游担当”

守护一江清水

如何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好一江清水?宜宾水利战线的工作者柯西林说,守护之道,亟需插上科技的翅膀。面对金沙江屏山段复杂的跨区域采砂监管难题,水利系统的青年生力军敢想敢闯,在省级平台基础上,创新开发出“电子围栏”系统,精准划定作业范围,日常巡查,巧妙融合河道岸线管控与奥维地图、北斗定位,让非法采砂无处遁形,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城镇用水,揪出浪费“痛点”,开出节水“良方”,逐步实现智慧治水。

柯西林讲述 常梓茗 摄

在宜宾,“企业河长”“记者河长”“民间河长”纷纷认领责任河段,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江河安澜 ,“巡河员”“护河员”步履不停 ,“河道警长”“行刑衔接”制度筑牢法治防线,一张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立体“护河网”越织越密,如今,宜宾保护长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国、省、市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稳定100% ,长江、金沙江宜宾段干流水质稳定达地表水II类标准,小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跃升至91.3%。

岸绿才能水清。护林员王玉强,27年来,独自穿行在观音坡万亩山林,累计行走13万公里巡山路,磨破的胶鞋能堆成小山,用半生守护生态屏障,当年稀疏的林地,如今覆盖率从 70%涨到95%,消失多年的狍子回来了,野鸡在林间窜跃,清晨的山脊总能听见鸟群的欢唱。

涂小冉讲述王玉强的故事 常梓茗 摄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是人们对环保部门编的顺口溜,叙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彭文13年如一日奋战在环保一线,蹲守排污口、整治污染源,默默守护美丽家园。

彭文讲述 常梓茗 摄

过去七年,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周涛和20余名志愿者、退捕渔民,24小时轮班守护长江江安段38.5公里水域,足迹累计踏遍40多万公里江岸线,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圈。他说,每一条鱼儿,都是长江独一无二的指纹;每一株水草,都是生态健康不可或缺的注脚。希望大家携手成为长江的“绿色标点”,在这部波澜壮阔的生态史诗中,共同写下新时代的、最闪亮的惊叹号!守护长江,永不止步。

周涛讲述 常梓茗 摄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最美生态画卷。在岷江畔,英发的智造车间里,每0.8秒产出一片电池片,它们将去荒野架起发电矩阵,去给异国他乡的屋顶当起了'阳光存折'。

“流水线上流转的不只是产品,是对地球的责任;车间里闪烁的不只是灯光,助力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曙光。”宣讲人龙盛说,阳光能让荒野长出希望,4个月零28天,全球顶尖的电池片生产车间在宜宾拔地而起,如今,这些从宜宾走出去的电池片,正跨越山海奔赴使命,在北美的阳光农场里,它们将荒漠的炽烈转化为清洁电能;在印度的乡村屋顶,每一片都在点亮家庭的绿色希望;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岛电站,它们迎着赤道的强光守护蓝色海岸线——它们带着三江的温润,在世界各地编织绿色电网。

龙盛讲述 常梓茗 摄

依靠科技治水的青年、风餐露宿的护林员、守护家园的环保工作者、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员、奋斗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一位位普通的宜宾人,在各自岗位上,用平凡身躯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用默默坚守彰显“上游担当”的分量,这些,汇聚成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照亮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奋进之路。

实施“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作出“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重要指示。

宜宾市委、市政府迅速实施“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3次以“现场调研+项目拉练+工作会议”形式开展竞进拉练,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先行区,持续发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宜宾篇章。

宜宾三江六岸风景如画 曾朗 摄

过去几年,宜宾市聚焦污染防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水”统筹守护“一江清水”,在全省率先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完成河湖健康评价并逐河建立“健康档案”,提前两年完成155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112条小流域动态消除V类、劣V类水质,全国首次实现人工繁育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场自然繁殖,同时,持续攻坚改善空气质量,源头防控防治土壤污染。

宜宾市森林覆盖率达46.75% 张元戎 摄

宜宾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推进20余座城市山体复绿和4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宜宾市森林覆盖率达46.75%,高于全省6.55个百分点。整治优化长江岸线,投入近60亿元实施沿江污染企业“退城入园”,依法拆除取缔餐饮趸船、非法码头等,退出占用长江岸线5.61公里,投资86亿元建成生态缓冲带91公里,恢复沿江自然岸线约1703亩。实施“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建成海绵型城市公园及口袋公园180个,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率达37.17%,形成“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格局。

科创中心天蓝水清 王铁松 摄

围绕低碳产业,宜宾市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四大千亿主导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加快转型。优质白酒、动力电池产值已突破千亿,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正朝着千亿目标迈进,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达44.8%。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5个、“零碳工厂”17个,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全面推进“电动宜宾”,智轨T1线成为全球首条轨道交通零碳运营线路,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


宜宾城市高质量发展王宇 摄

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宜宾市GDP增长27.2%,PM2.5浓度降低12.3%,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81位、上升16位,22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长江干流Ⅱ类水体比例均保持100%,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了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