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暨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在泸州市举行。
大会以“万物可形、增材无界”为主题,通过企业巡展、供需对接发布、探讨交流等环节,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打造川渝两地增材制造产业开放共享、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产业力量。
行业专家、顶尖院所、龙头企业,以及10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增材制造行业的供应链企业和应用企业齐聚酒城。在泸州举办的这场对接会,何以吸引全国增材制造行业目光?
现场:“泸州造”3D打印一体鞋成抢手货
3分钟打印一块巧克力,2小时打印一双鞋。这些活动现场的3D打印应用场景,吸引了现场嘉宾、专家和客商目光。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的金属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增材制造领域的44家企业带着各自的拳头产品参展。
专门给增材制造产品做“胃镜”的国产内窥镜企业——深圳市微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区域销售总监吴扬俊正热情地介绍产品。最小0.8毫米的镜头,可以探入内腔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3D打印产品内部,发现细微空洞、毛刺等瑕疵,以提升产品质量。
展场内,泸州懋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泸州市增材制造产业链企业的展台引起了现场嘉宾和客商的关注。“泸州造”3D打印产品展示了从贴近生活的玩具、文创产品到医疗器材、航空航天产品,范围广泛。尤其是3D打印一体鞋,一经亮相便遭“疯抢”,其中一款售价数百元的拖鞋被一抢而空。
“这次来泸州主要是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来参展的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片区区域经理彭薛龙认为,作为一个增材制造生产基地,泸州发展前景不错,也与企业有很多合作可能。企业的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下一步,该企业将在泸州投入更多人力资源,寻找更多的契机和合作的可能。
此次活动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推动川渝两地增材制造在市场开拓、技术攻关、人才交流等方面协同共进。
成果:“重量级”人物作报告,现场签约5个项目
作为活动主办方,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市政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等作专题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当日,增材制造行业的“重量级”人物,泸州籍院士王华明走进活动现场,作《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及影响》的主题报告。王华明长期从事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和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研究,是泸州市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委员会主任,为泸州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5个项目现场签约,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签约项目包括市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签订的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先进材料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倍康美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的泸州智能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泸州翰飞航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四川思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增材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采购合作协议。
活动还作了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发布,为参会机构、企业搭建起开放共享、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将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活动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增材制造敏捷创新中心、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研究室分别发布企业应用需求;泸州翰飞航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泸州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发布企业核心产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了核心技术。
“大会对我市增材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艳表示,作为一个在增材制造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与此次邀请来的很多客商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搭建平台,集聚发展,促进泸州市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再上台阶。
趋势: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走向如何
当日上午,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川渝工作组揭牌。当天举行的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发布了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蓝皮书。
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基础如何?未来是否可期?在此次活动中引发关注。
近年来,川渝两地发挥装备制造产业坚实支撑作用,联合印发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奋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尤其是在增材制造领域,达成多项务实合作,逐步形成“互配互采”共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当日揭牌成立的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川渝工作组,将推动优势资源共建共享、产业链深度融合,对配合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川渝地区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蓝皮书总目标提出,通过成渝双核驱动、川渝全域协作,实现“川渝高端制造西部支撑”“提供川渝产业动能”“提供中国方案、川渝范式”的战略使命。
发展大会上,来自产学研用各领域顶尖专家带来精彩分享,深入探讨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实践与未来趋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1所增材制造中心主任马瑞等7位重磅嘉宾进行主题发言,分别从航天航空、轻量化、材料创新、装备制造及产业化应用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一幅增材制造产业蓬勃发展的全景图。
泸州:瞄准目标,打造西南增材制造新高地
当日活动中,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进作产业推介,目标瞄准打造西南增材制造新高地。
近年来,泸州市加快布局增材制造新赛道,推动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全省唯一的增材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在培育发展增材制造产业过程中,泸州市突出“区县+园区”一体、“管理+服务”配套、“空间+产业”路径、“行政+市场”机制,制定了“133”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1”即围绕建成百亿级国家级增材制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第一个“3”即建成“四川省原创技术策源地、四川省增材制造人才高地和产业生态高地”三大高地,第二个“3”即开展“创新领航工程、产业集聚工程、服务提升工程”三大重点工程。
在空间布局上,总体按照“一区三园”进行布局,泸州国家高新区(龙马潭区)作为产业主要承载地。一区即“西南地区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聚区”,三园:即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园、创新创业园。
泸州作为已初步构建“上游粉末生产、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的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条,成功培育“龙马潭区增材制造产业”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