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

“70多年了,这是我与父亲的第一次相见。”在第12个烈士纪念日来临前夕,9月20日,山西人文忠娃在儿子的陪伴下,辗转1000多公里,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西贾乡万东毛村来到南充烈士陵园祭奠父亲、烈士文来成。手持鲜花,文忠娃和儿子深深鞠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从小母亲就告诉我,父亲文来成入朝作战牺牲时,我还未出世,找到父亲的安葬地,是我一生的夙愿。”文忠娃感叹道。

山西人文忠娃在南充烈士陵园祭奠父亲、烈士文来成。

这一刻,70多年的思念终于找到了归宿。跨越了漫长的时空距离,文忠娃与父亲文来成这场迟来的“重逢”,背后是无数人的寻亲接力。

据统计,我国先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名,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烈士信息不够完整准确,一些烈属只知亲人牺牲却不了解详细信息,不知其安葬的地址,更无从现场祭奠。为了让无名烈士“有名”,让更多英雄“回家”,近年来,四川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行动,2021年以来,已成功为1169名烈士找到亲人或安葬地,其中,今年已为115名烈士找到亲属或确认安葬地。

钟芳荣团长,我们找到您的亲人了

在位于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随着“为烈士寻亲”活动持续开展,一些烈士终于等来了亲人,但钟芳荣烈士的墓前,却始终未见亲属身影。

岁月虽远,但墓碑上每年描红的字迹清晰可辨:“钟芳荣,河南新县人,1906年生,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革命,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1933年5月在四川通江作战牺牲。”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钟芳荣烈士墓碑。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通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赴烈士籍贯较为集中的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开展区域协作寻亲,首站抵达湖北省红安县。

在红安县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通江县工作人员逐一查看墓碑,重点记录1932年底至1935年初牺牲于四川的烈士时,看到了疑似钟芳荣烈士的墓碑。寻亲专员取出手机中保存的墓碑照片现场比对——除了名字一字之差是“钟方荣”外,出生时间、参加革命时间、牺牲时间、地点与职务,完全一致。

钟方荣到底是不是钟芳荣呢?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联系县党史办、档案馆,并委托当地退役军人服务站寻找烈士亲人。最后证实,二人系同一人,并找到了钟芳荣烈士的侄儿钟应明。

在红安县档案馆查询及钟芳荣烈士侄儿钟应明讲述下,一个家族四位烈士的悲壮往事,终于浮现:

1929年,钟芳荣父亲钟端银率全家(除幼子钟方颜外)投身革命,钟芳荣父亲钟端银和母亲杨菊香、妹妹钟芳恒在对敌斗争中牺牲;1933年,已担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的钟芳荣在四川通江对敌作战牺牲;钟芳荣妻子在家破人亡后下落不明,音讯全无;钟芳荣姐姐带着年幼的弟弟钟方颜(钟应明父亲)隐姓埋名。

如今,钟芳荣烈士的侄儿钟应明虽因身体原因,还未亲自踏上通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路途,但他的心早已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了伯父长眠的土地。他说,总有一天,他要站在那座肃穆的墓碑前,亲手抚摸那描红的字迹,替父亲、替整个家族,说一句:“我们来看您了。”

为烈士寻亲,接英雄回家,圆烈属之梦,既是对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自成立以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高效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制定《烈士寻亲工作流程》,搭建线上寻亲平台,在四川英烈网设置“烈士寻亲”板块,定期发布烈属寻亲需求清单,同时推动各地烈士陵园为异地祭扫不便的烈士亲属提供“代祭扫”“云祭祀”等关怀服务,以感恩之心致敬和传承英雄先烈精神。

烈士长眠异乡,亲人寻亲69年终圆梦

“爸,这么多年,终于找到您了……”吉林省延边革命烈士陵园骨灰堂里,看到父亲骨灰盒的刹那,叙永人王贤佑的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她声音颤抖,缓缓伸出手,抚摸着烈士王学林的名牌,指尖摩挲间,仿佛正触摸着父亲那熟悉又“遥远”的脸庞。“我有好多家里的事,要说给您听……我们都好好长大成家,您有好多孙辈和重孙了,我们王家后继有人,请您放心吧!”与父亲的这一次倾诉,王贤佑有千言万语,道不尽、话不完。

60多年后,烈士王学林的女儿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

从四川省叙永县到吉林省延吉市,这场跨越3400公里的祭扫之行,王贤佑盼了60年。

王学林烈士,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1951年参加革命,系原解放军某部队指导员,1966年在吉林省延吉市牺牲,经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为确认王学林烈士身份,叙永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从2023年便开始与延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跨省联系,经过了多方核实和信息比对,决定开展此次烈士寻亲和异地祭扫活动。

“老汉儿,我来看您了。您放心,家里都好,我们没给您丢脸。”跪在理塘烈士陵园父亲墓碑前,74岁的成都简阳人陈瑞田低声诉说着这些年家里的变化,诉说着子孙们的生活。

陈清洲烈士,原四川简阳县镇金乡人,解放军原成都军区战士,1956年在理塘县执行任务时牺牲。陈清洲烈士牺牲时,儿子陈瑞田尚年幼,“父亲”二字对他而言,是母亲口中零碎的讲述,也成为从未褪色的、想在父亲坟前祭拜的执念。“年纪大了,就怕没机会了。”今年,在简阳市、理塘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多方联系帮助下,陈瑞田老人终于圆了69年的寻亲梦。

除了成都、南充、泸州、巴中等地,攀枝花米易县通过线上,精准录入烈士姓名、籍贯、牺牲时间等信息,依托全国烈士寻亲平台开展大数据比对,今年已成功为46名烈士找到亲属;线下,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街巷,翻阅历史档案,走访知情乡邻,从模糊记忆和岁月尘埃中打捞线索、核实信息。

在米易县烈士陵园,烈士家属祭奠亲人。

“每一位烈士背后,都有一个牵挂的家庭;每一次对家属的关怀,都是对烈士精神的最好礼赞。”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依托各级英烈信息平台补充完善烈士信息数据,运用大数据赋能“为烈士寻亲”工作。同时夯实技术支撑,与省公安厅刑侦总队DNA实验室深度合作,开展无名烈士遗骸鉴定试点和遗传数据信息研判工作,今年成功提取6具烈士遗骸DNA信息,目前正在进行下一步比对工作。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