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四川县域经济“十四五”画像:从“金字塔”迈向“橄榄型”

2025-11-21来源:川观新闻作者:尹晓琴浏览:

一张火热的门票,见证九寨沟县文旅融合的深度。全省首个秋假,家长带娃涌入九寨沟,助力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在600万人次后继续刷新纪录。

一枚刺破苍穹的火箭,定义双流区先进制造的高度。11月初,星际荣耀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开工,最快2026年底投产。

一朵雪白的银耳,彰显通江县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室内木屑种植让银耳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四季生长,再变身为银耳羹、银耳果冻、银耳面膜,这朵银耳将在当地“开”出一个百亿级产业。

三个不同类型的切片是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影。“十四五”期间,省委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重点研究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并作出相关部署,交出精彩答卷:

2024年,全省各县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7亿元、较2020年增加88.1亿元。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秋日九寨沟。九寨沟景区供图


画像

从“金字塔型”迈向“橄榄型”


没有县域的突破,就没有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跃升。“十四五”期间,四川持续用力打造各具特色、支撑有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梯队,推动县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有一句话能阐释这一显著变化: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速演进。

从过去五年发展中,记者打捞出几组可以支撑这一演进结论的数据:

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超过600亿元的县(市、区)为27个,相比2020年增加了13个,其中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从10个增加到12个,同时,GDP超过千亿的县(市)区所属地级市,扩展为成都、绵阳、宜宾、德阳4个城市。

同一个时间段内,四川经济总量200亿元—600亿元的县(市、区)为78个,相比2020年,增加了15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42.6%。

而经济总量低于200亿元的县(市、区),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106个下降到2024年的78个,4年时间减少了28个。

从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是200亿元以下的底部区间。“减少的底部力量,充实到了中部区间,中部力量的壮大,是‘橄榄型’县域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之一。”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彪指出,这种演进显示出四川县域经济正在逐步摆脱“少数头部强、大量底部弱”的不均衡格局,形成了以中等规模县域为主体的健康结构。

在全国竞争的舞台上,四川的县域力量同样耀眼。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简阳和西昌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县,四川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随后几年四川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四川入围全国百强县7个,数量居全国第5、西部第1;入围全国百强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3、西部第1。

西昌建昌古城安定门夕阳晚霞。江志华 摄


路径

“抓强壮干提弱”的分类培育法


从“金字塔型”迈向“橄榄型”,四川县域在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拥有183个县(市、区)的四川,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不仅基数大,县域间的差距也大。有人说,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的差距,不只隔着一座“二郎山”。

四川怎么做?不少受访者提到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核心思路可浓缩为6个字:抓强、壮干、提弱,体现了分类培育的思维。

分类培育不是喊口号。以“抓强”举例,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出台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工作方案和支持奖励办法,“一县(市、区)一策”制定支持政策和培育工作方案,每年统筹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县域产业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得益于此,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宣汉,逆袭为全国百强县,成为一段佳话。

雅安市天全县鲟鱼养殖池。(川观新闻资料图)

如何“壮干”?“十四五”期间,四川积极支持县域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二郎山麓的天全县,鱼子酱产量抢占了全球14%的份额;因纸而兴的沐川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三遗之城”都江堰市,冲进全国县域旅游百强榜第六位。

再看“扶弱”。省委将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作为新时代解决四川不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运转体系,让阿坝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让普格县的山坡上艾草飘香;让道孚县高原上的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24年,39个欠发达县域GDP比上年增长6.1%,从2023年快于全省0.1个百分点,到2024年快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速优势扩大。

“四川用分类培育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细分赛道上的‘单打冠军’,成为全省‘十四五’发展成绩单中一颗颗‘明珠’。”杨彪说。

宣汉县城一角。(川观新闻资料图)


期待

下一个五年的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的竞争,不进则退。在全国县域经济的竞争中,四川的“塔尖”与“底座”均显不足。四川13个全国百强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区排在榜单后半段,7个全国百强县中尚未有撞线“千亿GDP”的县;处在“底部”的GDP百亿元以下县域,却多达50个,占比约27%,远高于山东、广东等地。

如何在新的五年实现跨越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这也印证了,四川正在探索的路径是对的。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十五五”期间,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以“抓强、壮干、提弱”思路为引领,持续开展全国百强县区培育,积极打造县域百亿主导产业集群,不断深化扩权赋能改革,加快推进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推动县域经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赛迪方略西部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皓天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将加速从“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优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生产方式也继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四川的县域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对于下一步发展,杨彪认为还应强调“协同”二字,推动主导产业相近或互补的县域组建跨区域产业联盟,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塑,形成发展合力。

行动是拉直问号的最好的办法。“塔尖”选手们正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比如,西昌以钒钛为基、航天为梦,加速奔向千亿产业;宣汉则深挖天然气、布局新材料,强劲支撑其千亿县的宏伟目标。

“底座”也再迎“强助攻”。不久前,四川发布《关于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托底性帮扶的七条措施》,提出将在原有结对帮扶关系基础上,对12个重点县域再增派1户省属或市属重要骨干国有企业作为结对帮扶国有企业,形成国有企业帮扶联合体。

183个县域,“一个都不掉队”!这就是四川的“县”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