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3月,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朝阳村,正是桃李芬芳时。每逢周末,村民董仕超便忙的不可开交。“改厨、改厕、加装太阳能路灯……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再配合猕猴桃、脆红李等产业发展,我们搞旅游也有盼头。”3月21日,四川省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学习观摩活动在该村举行。
与会代表了解朝阳村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重点村项目建设情况。
据省农村能源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锚定“双碳”目标,自2021年起,我省在广元市昭化区、遂宁市安居区、蓬溪县、米易县、阆中市和西昌市等7地,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创新构建清洁低碳、多能融合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
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提出减排固碳十大行动,农村可再生能源替代是重点之一。“此次在朝阳村的观摩活动,旨在提炼我省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建设经验,深度挖掘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从而推动全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前述负责人说。
如今的朝阳村每逢周末车流如织。
作为我省首批试点村,朝阳村坚持可再生能源项目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通过省级财政补助和地方配套、自筹资金同投入235.75万元用于改厨、改厕,太阳能微动污水处理厂,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路灯,农业数字云平台等建设。“光伏发电等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左右。数字农业云平台则可以高效整合种植资源,扩大销售半径,实现村民人均种植业收入增加1500元。”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
昭化区委副书记张玉全表示,该区正以可再生能源低碳村项目作为抓手,把可再生能源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从实现“美丽朝阳亮起来、乡村经济实起来、生活污水清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的目标。
现场观摩后,与会人员召开了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资源禀赋,着力为低碳乡村建设探索实践四川做法、经验模式。
一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凝聚共识,牢牢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放在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
二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切实把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利用等作为实施替代行动的重要抓手。
三要在抓点示范中形成特色,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拓宽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内涵和外延。
四要在比学赶超中总结模式,要紧紧抓住试点机遇,因地制宜探索总结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不同模式。
原文链接:
https://cbgc.scol.com.cn/news/4074342?from=iosapp&app_id=c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