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川观新闻】创名县 看今昭 | 为何能在昭化寻到乡愁?

2023-04-13来源:川观新闻作者:王丽君浏览:

吴纹锋  川观新闻记者 张敏

什么是乡愁?是千里之外的故土,是幼小遥远的记忆,还是与家人一起的温馨?我们常说乡愁、常思故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要将乡愁具象化,传统村落称得上乡愁重要的载体。

牛头村仲家院子。昭化区住建局供图

在广元昭化,传统村落保存较多,有昭化镇城关村、昭化镇牛头村等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射箭镇京元村、青牛镇苏山村等7个省级传统村落,并成功入选“全国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近日,记者走进昭化,探寻乡愁,让乡愁得以在此寄托。

保护:老房子传承 一砖一瓦皆是乡愁

保护好了传统村落,便是让“家乡”得以再现,留住乡愁。

四月的牛头山春意盎然,不时有游客前来游玩、拍照。打扫院子、收拾屋子、介绍村情……记者见到昭化区昭化镇牛头村村民仲大军时,他正忙得不亦乐乎。

游客喜欢在仲大军家歇脚,不仅因为他热情好客,更缘于仲家院子。仲家院子整体为两层建筑,白墙面、白脊座、灰色瓦、木色门窗柱头是典型的川北民居,可查证的资料表明,院子堂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

院子里的一砖一瓦让游客着迷,它们诉说着几百年的历史,风风雨雨皆为过往,只留下石板院坝、夯土墙壁、青条石街沿见证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

就在前几年,脱贫攻坚和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对仲家院子所在的牛头村进行了维护,让乡愁乡情重回乡土。

川北民居特色的牛头村仲家院子。昭化区住建局供图

牛头山下,嘉陵江边。因江水穿坝而过得名的城关村水通坝,100多户砖瓦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2010年城关村被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这里也是昭化境内保留的年代最久远的古村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昭化古城也在此地。

52岁的胥燕军是城关村六组组长,也是这一片传统村落的保护员,2017年他和水通坝102户村民一起搬迁至昭化西市。现在隔几天,他都要回老房子看看,翻瓦片、除杂草、疏通沟渠、察看消防管网……“古建筑怕火,这个是巡查的重点。”胥燕军说,在他看来保护好老房子,就在为保护传统村落出力,留住乡愁。

这份原本独属于村民的乡愁,将为更多人念想。

“这处村落将打造成滨水民宿。”昭化镇村建所负责人刘奎介绍,目前,昭化区正在与专业机构洽谈合作开发,届时,这里将是“景在村中,村即是景”的原生态山水画卷。

“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传统村落,无人居住,比较破败。”昭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建股股长吴大春说,为了留住根脉,记住乡愁,昭化区于2012年就启动了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工作。

昭化镇牛头村景色。昭化区住建局供图

多年来,昭化区用好用活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资金6250万元,落实示范建设项目23个,分三批次制定保护实施方案,做到专款专用、示范引导。同时,争取1500余万元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示范建设,基本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牛头村仲家院子、双龙村阳家大院、方山村高家院子等6处传统村落建筑得到保护修缮。

利用:传统村落苏醒 一步一景都是烟火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传统村落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经营鱼庄的收入让我一家衣食无忧。”在昭化镇城关村四组、昭化古城里,“江湖鱼庄”的老板翟志刚在大堂里摆放了石狮子、石水缸、刻有“福”字的收银台等老物件,墙壁上也挂满了昭化古城、昭化古蜀道的风景、人物画等。

俯瞰昭化镇城关村。昭化区住建局供图

“古树、古街、古物件,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一种文化传承。只要保护利用好它们,也能带来财富。”翟志刚说,地处古村落和昭化古城,他要借助这些优势,把店铺打造成本地特色文化餐厅,让客人在推杯换盏间就能了解村落的前世今生。

距离“江湖鱼庄”不远的“古城客栈”也是一处老宅子,据房主王艳介绍,院子是其祖辈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房屋临街,又有年代感,2009年,王艳把院子开成了客栈。“逢节假日、黄金周,更是一房难求,收入也很可观。”王艳说,“游客追寻的乡愁,体味的清幽静谧,这里通通都有。”

眼下,气温逐渐转暖,正在出游的好时节。“看嘛,又有客人订房。”放下电话,王艳接着忙碌起来。

好酒不怕巷子深。昭化区住建局村建股股长吴大春介绍,目前,昭化区建成张家大院、樱花客栈等精品民宿8处,租赁闲置传统村落建筑1处,年收入2000余万元。

柏林沟镇向阳村。昭化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昭化区探索实施“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产业”、“传统村落+旅游”路径,利用传统村落的自身价值创造经济效益。依托传统村落所在的昭化古城、柏林古镇等AAAA级旅游景区资源,该区联合青旅、携程等知名旅行社串联推出精品路线4条,广泛吸引川、陕、甘、渝等地游客游玩打卡,带动景点年均增加门票收入5万元、销售农特产品60余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传统村落盘活增值,昭化区采取“培育个体经营户+招引市场运作企业”方式,实现传统民居商业利用率达60%以上,农户户均年收入超3万元以上,“乡愁”成功转化为致富动力。

柏林沟镇向阳村。昭化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昭化区有7个村纳入景区联动发展,7个村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5个村挖掘出自身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下一步,昭化区将继续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挖掘资源,留住乡愁、发展产业、提升效益,努力让“四城新区 诗意昭化”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传统村落“苏醒”了,客人就来了,经济也活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