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辖区面积1430余平方公里,辖12个镇,总人口24万。嘉陵江、白龙江穿境而过,水域面积达14400公顷。昭化是“大蜀道”国际旅游品牌核心区,2015年列入世界“双遗产”预备名录。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立区”放在发展首位,聚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实施环境优化工程,不断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为千里嘉陵首善港城、千年蜀道宜居名城、绿色家居产业优城、诗意昭化幸福新城“四城新区”现代化建设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众志成城汇聚生态力量
昭化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政治意识,打造生态文明四城新区。
区委、区政府常态化组织召开环保委员会专题会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批示环保工作,深入一线落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制度,创新建立“一长三员”河(湖)管理体系;相继出台《昭化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工作责任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在切实守住生态保护底线红线上,昭化区铆足了劲儿。
今天的昭化,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昭化区进一步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栖凤峡森林公园、翠云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32.8%。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长江防护林、天然保护林资源保护及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多层次、宽领域、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
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27%,成功创建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宜居典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
综合治理夯实生态根基
青山含黛,碧水潋滟,绿浪滚滚……放眼昭化,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一抹抹“绿”,来自全区干部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零容忍,对关键环节的铁腕治理和悉心呵护。
重点整治,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去年以来,昭化区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地扬尘、煤改气(电)等专项治理,开展“冒黑烟”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全区35家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培育风力、光伏发电等绿色环保产业,推行使用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建成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座、大气监测微站16个,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达到95%以上,2022年度达到98.4%。
在建管上,昭化区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城区饮用水水源迁改工程、乡镇水源保护工程,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实现规范化。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2%以上。城乡污水处理厂从2012年的1个发展到如今的37个。水源监控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从无到有,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区域环境在线监管平台逐步建立。
昭化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流经该辖区的白龙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质提升至Ⅰ、Ⅱ类标准,昭化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
做强产业繁荣生态经济
初秋时节,走进昭化区昭化镇蔬菜基地大棚,只见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蔬菜瓜果青翠欲滴,引人垂涎。
昭化镇天雄村蔬菜基地是广元市城市调节蔬菜基地,目前种植各类时令蔬菜10余种。
“马上就是女儿节了,许多饭店、餐馆都增加了订单。这两天忙得前脚不着后脚!”昭化区天雄鲜家庭农场的10余亩设施蔬菜长势喜人,农场主赵礼荣和工人们一起采摘、分拣、装运,虽然劳累,但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生态蔬菜产销两旺,源于昭化区紧握了“产业”“生态”两把钥匙,昭化区高质量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快实现。
昭化区已初步形成“4+2”优势特色产业布局,肉羊(牛)、蛋鸡、稻鱼稻虾、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三品”提升工程扎实有效。
昭化区先后建成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个。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认证有机食品17个、绿色食品12个。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全区拥有昭化古城、平乐旅游区、柏林沟古镇4A级景区3个,围绕“两翼一线多点”布局,以“三国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旅游综合收入达80.05亿元,同比增长13.51%,旅游产业惠民经验全省交流,真正让百姓共享“生态旅游红利”。昭化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国家级、省级荣誉60余项,大美蜀道熠熠生辉,诗意昭化绽芳华。
绿色好生态,引得凤凰来。
中粮油脂、美好世家、雨润食品、冰鸟矿泉水等一批重点生态企业落户昭化,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户,工业增加值实现28.73亿元。以污泥集中处置为突破,昭化区进一步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累计完成投资超70亿元,昭化经开区纳入全省“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柏林沟镇在全省首个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如今,全区启动创建全省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全省轻工特色示范园区,正加快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行百里者半九十,创建正未有穷期。
昭化将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擦靓“大美蜀道·诗意昭化”品牌,全力推动昭化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记者 戚原 通讯员 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