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中国县域经济报》刊发
《多措并举为农田“解渴”》
原文如下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域内现有水库96座,山坪塘6677口。全区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9996万立方米(含山坪塘),可用蓄水量3460万立方米(含山坪塘),其中工农水库589万立方米、紫云水库812万立方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是水利的生命。为了保障农业灌溉水源,昭化区结合天气预报、区域蓄水、旱情等信息,动态调整用水计划,平衡供需关系,加大水资源利用率,全力以赴浇好“保苗水”。
针对无水源的区域,昭化区分别在清水镇石庙村,以及虎跳镇的大雾村、毗鹿村、南斗村和卫子镇千秋村,新建提灌站6处,保障灌溉供水。
虎跳镇是昭化区黄桃主要种植地,共有9个村、300余户农户发展黄桃产业的面积超1500亩。提灌站的修建,为果树抗旱保灌送来了“及时雨”。
昭化区还加快了新华、团结、高峰等规模化集中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强化供水管网设备检修,大力实施漏损渠道整治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解决偏远地区用水难问题。
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水源调度至关重要。昭化区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同制定了干旱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并成立供水保障队,实行供水信息“日分析”、供水情况“周调度”制度,加强全区水情会商调度,全力保障农业灌溉供水需求。截至目前,已应急补水5000余吨。
水源有保障,良好的饮水用水习惯也要跟得上。昭化区通过现场宣讲、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强灌溉用水节水宣传,增强居民节水意识,争取让每一滴水都发挥价值。一时间,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街头小店,无论是工厂教室、还是田间地头,纷纷掀起“节约用水”热潮,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接下来,我们计划投资254万元,整治部分水库引洪渠、放水渠,切实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畅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昭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戚 原 通讯员 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