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广元市昭化区,层林未尽染,半山苍翠半山红。
天晴时,沿着全长37.71公里的柏林湖湿地公园漫步,随处可见临湖垂钓、自驾露营的游客。大家寻一处自然之地,逃离车马喧嚣,在冬日暖阳下享受“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柏林湖美景。
四季有景景不同,得益于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将河湖治理保护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聚焦水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从禁渔禁捕、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企业排污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方面,精准化制定工作方案,形成‘党委政府统揽、相关站所各司其职、全镇齐抓共管’的柏林湖流域保护工作格局。”昭化区柏林沟镇党委书记韩林江介绍。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
近年来,昭化区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辖区内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射箭镇把群众力量作为落实河(湖)长制、解决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该镇将河(湖)长制融入村规民约,将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融入到河(湖)长制工作中来,结合“七进”宣传、群众大会、广播、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河(湖)长制,让保护河湖环境成为群众的广泛共识。“以前大家图方便,垃圾、污水随手倒河边,一到夏天,那味道一般人受不了。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生活习惯变好了,环境大有改变。”射箭镇群众达成共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参与河湖环境治理,守牢美丽家园。
此外,该镇还依靠科技力量,通过“智慧河湖长”APP、“蜀水智巡”小程序等畅通信息传递,实现数据监控;利用无人机开展河湖巡查和调查取证,促进河湖管理的科技化、现代化,全镇3条河流实现河(湖)“智”治。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磨滩镇以解决问题为突破,以发展实效为目标,全力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水。
融合发展,推进水域生态由“治”向“兴”。该镇严格落实区委“1456”发展战略,主动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依托水资源治理优势,壮大王家贡米、稻渔等特色产业。主动发掘旋涡塘战斗遗址等乡风民俗、红色事迹文化元素,着力推进美丽河湖向文化传承新纽带、文旅发展新载体转变。
目前,磨滩镇依托山青湖、曾家石窖,打造“一湖一景”旅游环线,带动村民自建特色农庄5户,实现年均增收超2.4万元。(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