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星雨
近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名单出炉,来自广元市昭化区的返乡创业青年周俊英上榜。自2014年以来,周俊英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带领全区28个脱贫村3100余户群众种植2万余亩蔬菜,实现每亩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携手家乡父老共奔致富路。“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面对荣誉,周俊英坚定地说。
·人物名片·
周俊英,中共党员,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广元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得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返乡创业践初心
从农村出来,又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周俊英,对农村和农业有很深的情感。大学期间,周俊英曾和同学一起到周边农村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调研,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不足、缺乏技术支撑的困窘,第一次让她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周俊英一直从事房地产工作。2014年,国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她感觉自己的机遇来了。“我向昭化区人社局了解具体政策后,第一时间梳理上报了建立试验田的设想。”周俊英回忆,在这块试验田里,她对蓝莓、秋葵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果蔬进行了试种,第一年的产量便达到了预期。
产量跟上了,销售却成了难题。新鲜蔬菜保质期短,到最后很多不得不低价处理。这次失败的经历让周俊英意识到搭建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的重要性。
经过市场调研,周俊英了解到泡菜不仅可以延长新鲜蔬菜的保质期,而且出口需求大,销路前景好。随后,她在昭化区虎跳镇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 。
怀揣着服务家乡发展的信念,周俊英一刻不歇地向前奔跑: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创办“海智工作站”、成立地方特色品牌……短短几年时间,由周俊英创办的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昭化泡菜”系列产品20余种,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承接省级科研项目2项。
周俊英(右三)和虎跳镇陈江村菜农一同采收青菜 。图/张林
目前,周俊英公司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实现年产值超7000万元,出口额400万美元。
示范种植解民忧
从一无所有到发展壮大,周俊英从未忘记家乡父老。但是,传统农民只靠种植蔬菜怎么能增收致富呢?
周俊英给出了答案—通过流转村民土地、进行标准化改土、建水源提灌、铺设园区道路、建育苗大棚等方式,再建设一座占地600亩的特色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园一建成就帮助农户亩均增收近4000元,进一步坚定了村民种植蔬菜的信心。”周俊英说。
在周俊英的示范带动下,当地开始全力发展订单农业。
“我们都称她为‘广元泡菜女王’。”蔬菜种植大户邢非笑着说,“多亏了周总为我们铺好销路,现在大家种植蔬菜都干劲十足。”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周俊英步履不停,先后联系陈江村、紫金村,推行“免租金、优先用劳、送农技送种子、助农助学”等措施,为26户农户免除土地返包租金10.2万元,捐助产业发展资金30余万元,提供无偿科技培训80余场,免费发放价值15万余元的种子种苗。
“能带领大家增收,我就觉得有价值。”看着农户们喜悦的笑容,周俊英无比欣慰。
心系社会暖人心
漂洗、修整、分级……走进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忙着对罗汉笋进行加工,一袋袋独立小包装的竹笋休闲食品陆续下线,被工人装进货箱。
一家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周俊英的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年龄大都在50岁左右,且大部分是妇女。让她自豪的是,在这些本地员工中,不仅培养出了技术人员、车间主任、厂长,还培养出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刚工作的时候,因为适应不了身份的转变,我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周总会非常温柔地鼓励我们,让我们不要放弃。”公司实验室化验员贯艳感慨道。
曾经,受疫情影响,周俊英也遇到重重困难,出口停滞、生产停摆,村民蔬菜滞销上万吨。“宁可自己雪上加霜,也不能让老百姓失去种菜的信心。”周俊英下定决心,没有人来收菜,她就自己贷款400万元收购,并紧急接纳80余名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入厂就业。
这样的暖心行动,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也让她摆脱了滞销困境。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直播带货,周俊英把直播间搬到了生产车间,让消费者通过第一视角了解产品品质,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短短3个月时间,公司生产线成功恢复,农户的收入得到保障。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让更多老百姓通过种植蔬菜增收致富,让我们的山区蔬菜享誉世界,就是我最大的梦想!”谈及未来,周俊英雄心勃勃。(作者单位/广元市昭化区融媒体中心)(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