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四川新闻网】《父亲、犁和牛》

2024-02-23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王丽君浏览:

四川新闻网消息“日出而作看太阳,日入而息看月亮。牵着牛儿扛起犁,耕田而食喜洋洋。”

又是一年春天到,山歌伴随白云飘。广袤沃土春潮涌,父亲追赶春耕忙。

田野里。父亲一手扶犁,一手拿鞭,高声吆喝着,一人一牛,构成一幅绝妙的春耕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幅明朗清新的春耕画图,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父亲、犁和牛,成为流淌岁月里永恒的记忆。

在中国,牛耕时代始于春秋。古时以牛祝春,“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相沿成俗。农耕时代,牛是农事形象,生产力的代表。耕牛和木犁,使人们从繁重的耕作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几乎家家都用耕牛耕地。如今,虽然农机代替了大部分耕作,但在山高坡陡的山区,仍然保留着牛耕的习俗。 

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辈子都在土地上劳作, 与牛为伴,与犁相亲。牛、犁和土地,被父亲一生视为生命。在他看来,牛和犁可以耕地,地里可出粮食,有了粮食,就不会饿肚子,家里有粮,心中也不慌。牛和犁是父亲最好的朋友,他常把牛养得壮壮的,把犁擦得亮亮的,把地耙得平平的。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记得儿时,每到春天,父亲总是牵着牛儿,扛着犁头,唱着山歌:“一千年来一万年,牛和祖先结了缘;我给牛儿一把草,牛儿帮我来犁田。”这条弯弯的山路,父亲和牛都太熟悉了。我家的地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犁地、耙地、播种、收获,都走这条路,一年不知走多少次。山歌悠悠,映山映水,映照着贫困而又温馨的日子。

父亲是村里的土秀才,不仅会唱山歌,还会拉一手好听的二胡。他唱的山歌和拉的乡土曲子,不但村里的人爱听,牛也爱听。

儿时的我,总爱跟父亲下地。“刺走,刺走,踩沟,踩沟,转......”这是父亲赶着牛儿犁地常说的“小令”,多少次在我的记忆中回荡。那声音响彻山谷,伴着父亲的喘息,伴着耕牛的眸叫,伴着犁头的吱响,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犁头不停地翻转,泥土像浪花一样翻滚,而父亲也跟着这样的节奏,不停地提犁,翻土,扬鞭,踩渠,转弯,犁铧明亮闪耀在醉人的春光里,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父亲一生中没人看见的高光时刻。 

累了,父亲就找个地方席地而坐,抽上一袋叶子烟,然后站起来抖擞抖擞精神,甩开嗓子来一首山歌。那些被翻耕出的、散发着浓郁新鲜泥土味的土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历久弥新的风景,令我心醉神迷。

父亲属牛,很爱他的牛和犁。每次下地耕作,他都会将犁扛在肩上,舍不得将犁放在牛的身上,怕累了牛,怕磕坏了犁,只有扛在自己肩上他才放心。牛拉犁时,父亲揺着牛鞭,却很少抽打牛儿,即使牛儿偷懒,他也总是大声吆喝,从不抽打。在他的吆喝下,牛儿总是守规矩地踏着犁沟前行。

每次耕作完回到家,父亲会拿一把稻草擦拭木犁。他将犁铧上擦拭得一尘不染,锃亮闪光。每当这时,他就会唱山歌:“正月逢春好唱花,新装犁头配旧铧。犁头犁田千条路,耙子耙田万朵花......”歌声缭绕,他目光里贮满慈爱的深情,仿佛劳作时的温度,还暖在犁上,暖在手心里。

父亲一生没有离开土地,他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在土地上耕耘着。多年以后,我终于在城里有了工作,而操劳大半辈子的父亲却渐渐地老去。每次进城来看我也是来去匆匆。我知道,父亲那是放不下他的牛和犁,还有那片耕耘了一辈子的土地。

前些年,机耕取代了牛耕。牛没了,父亲也老了。家里的那口犁,便一直搁在了墙根。那段日子父亲忽然像变了个人一样,整天不说一句话。那年回家,见父亲又拿了抹布,一边擦拭着他的犁,一边就叹着气对我说“都出去打工了,地也没人种了,往后吃啥……”

岁月荏苒,历史的进步让父亲的担忧最终成了多余。几乎没有牛耕的村子如今彻底改变了面貌。而父亲仍然与牛和犁头为伴,他说,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人与土地生生不息,而我与牛和土地紧密相连。村子里,许多家庭里的犁、镰刀、锄头和水缸,那些原始农具都进了村史陈列馆。与耕牛和木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如数家珍向我讲述着现在的幸福生活。牛和犁的消失、见证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刻变迁,那些欢乐的机耕丰收场景,彰显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母亲疼爱父亲,考虑父亲忙绿了一辈子,人老了,该歇下来了,于是偷偷联系熟人想把牛卖出去,准备进城。母亲说“每天在城里散散步,下下棋,拉拉二胡,过个颐养天年的生活”。哪知父亲知道此事,大发雷霆,与母亲争吵起来。父亲说“农耕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虽然农耕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农耕器物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和农耕智慧让我心怀敬重,在新征程上,我们也应该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在广大农民过上辛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助力培育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路走来,都是这老伙计陪着我,它忠厚淳朴,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我这辈子要与老伙计不离不弃,要是它以后不能劳动了,我也会爱它如初”。

父亲如牛,父亲似犁。父亲就像他的老伙计牛一样默默耕耘,更像犁一样坚韧顽强。他弯腰弓背的影像,早已和一条牛一张犁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激励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向新时代的明天!(作者:石惠芬)

(供稿:昭化区委宣传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