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广元日报》刊发王静署名文章: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扎实推进昭化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4-12-17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罗楠浏览:


12月14日

《广元日报》刊发了

昭化区委书记王静署名文章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扎实推进昭化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 ▼ ▼




原文如下

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扎实推进昭化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昭化区委书记  王静


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坚定贯彻党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为广元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昭化区必须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刻领悟经济体制改革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新发展,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中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省委、市委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昭化是革命老区、脱贫地区、盆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水平较低,经济总量、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卡点、堵点,必须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一批关键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始终,注重从实际出发,聚焦制约昭化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力求答好“昭化题”、改出“昭化味”。必须坚持立足当下和兼顾长远相结合,既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革的部署要求,又敢为人先、敢走新路、敢破难题,及时将改革成效转化为制度成果,确保对全区工作的有效引领。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强调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点,推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切实发挥好重点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




切实把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作为经济发展头等大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强国必先强产业。要用更大的改革力度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要推动工业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产业延链补链、集群成势。加快绿色家居首位产业突破发展,推动鲁丽智能家居、千川门窗西部智造基地等项目建设,补齐家居设计、营销、装配等短板,建成西部板材生产(贸易)中心和整家定制(设计)中心,实现百亿产值目标。加快食品饮料优势产业集群成势,支持中粮油脂技术升级和有序扩建,发力天然饮用水、酒饮等产业,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以粮油为拳头、酒饮为支撑、农副食品加工为特色的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新能源支柱产业多能互补,推动新材料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破解园区土地、空间等要素制约,保障工业发展空间。二是要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优化“三带两园一区”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推广“大园区”带“小农户”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集聚种质资源和特色品种优势,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生态畜禽、道地中药材四大板块,做强王家贡米、紫云猕猴桃等优势品牌,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山区样板。推广粮经复合、稻渔共生、种养循环等绿色高效农业,推进监测帮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昭化造”农特产品拳头地标品牌,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产销协同。三是要推动文旅商贸融合升级。坚持以文旅商贸做活城市、做靓经济,推动老景区焕彩、新业态更迭、文商旅同兴。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改造提升昭化数字商贸产业园,推进汽车产业园扩容升级,构建城镇商贸协同发展格局,优化“烟火元坝”特色街区等城区商圈业态,壮大昭化镇、卫子镇等集镇商贸,办好东西部协作直播电商节等消费活动,培育“葭萌夜宴”等消费品牌。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效,加快昭化古城“二次创业”,柏林景区提档升级,平乐景区资源整合。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企业人力、运输、中转、运营等成本。




坚持把改善经济运行指标作为经济发展关键抓手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先立后破,构建重点突出、发力协同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是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国企在产业园区管理、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强化国资国企约束监管。落实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面对面交流、行业会商等政企沟通制度,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整治,鼓励企业主辅分离、产销分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抢抓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塑优发展环境。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点战略,深化昭拱东西部协作、川疆经济协作等区域协作。持续构建多元化招商格局,探索资本招商、场景化招商、赋能招商等新模式,开辟数字化招商、专业化招商等新赛道,倡导小型推介会等精准招商,强化招商项目储备和跟踪跟进各项机制,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健全以降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优化机制,逗硬运用营商环境背靠背评价结果,提升干部服务企业能力水平。三是要完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突出项目“主引擎”作用,主动适应项目投资工作新要求,规范编制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构建项目立项联审论证机制,用好常态化预算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推行项目全流程管理体系,构建全员谋项目、抓储备工作格局。加强经济运行精准调度,完善定期分析研判和专题研究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服务保障,坚持干部落在产业链、政府围着企业“转”,全力做好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行各类要素保障,持续开展重点产业项目“四新一盘活”行动,完善“拼经济、比发展”奖惩机制,提升经济发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