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昭化区积极推广
“烟粮轮作”“烟菜轮作”发展模式
引导烟农因地制宜开展轮作生产
今天
“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让我们一起走进太公镇
看看当地如何让“烟后闲田”
实现“一地两收”
👇 👇 👇


盛夏时节,走进太公镇高照村的千亩烟叶种植基地,连片的烟叶在风中舒展,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一片片饱满的烟叶采摘而下。这片土地之所以能持续焕发活力,源于一套独特的“耕作密码”—— “烟菜轮作”。
“烟叶收完之后,土地空着太可惜了,我们就接着种大头菜,现在土地一点没闲着,利用率高多了!”太公镇高照村烤烟种植大户韩平宗说道。


从单一作物到多元种植,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土地流转的疑虑、种植技术的门槛,曾是摆在韩平宗面前的“拦路虎”。
“刚开始老百姓对土地流转心里没底,总有些顾虑。” 太公镇高照村烤烟种植大户韩平宗坦言,“多亏了村里和镇上的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带着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给大家讲政策、算收益,老百姓才慢慢放下心来,把土地放心地流转给我。现在,蔬菜种下去,收购点直接设到了地头,不愁卖;就连肥料、种子、育苗这些,都是统一配送的,样样规范周到。我们只管安心种,啥都不用操心!”


政府搭台、企业赋能、农户唱戏,多方合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技术人员田间授课、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收购点上门收储,一条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悄然建成,让烟农种得安心、卖得省心。
产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烟菜轮作”让土地在一年四季都创造价值,韩平宗的账本上,增收的数字越来越可观。
“现在,烤烟一亩能卖3000到4000元,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我种了60亩,光烤烟就能卖近10万元。另外还种了蔬菜,一亩能卖1000到1500元,除去成本700元,每亩能剩800元左右。这么算下来,烤烟加蔬菜,一年总收入能有15万以上,快接近20万了,这收成比以前好多了!”太公镇高照村烤烟种植大户韩平宗说道。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烟菜轮作”不仅让种植户尝到甜头,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
“我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有100块钱收入,一年挣1万到2万元,既不耽误家里事,还能多份收入,挺好的。”太公镇玄真村村民盛明坤说道。
“今年,我们高照村种了1100亩烤烟,总产值达400多万元。这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还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就近务工的问题,累计提供了2万多人次的岗位,光务工收入就有140多万元。烤烟收完后,我们也有新计划,接着种1000亩蔬菜,预计能带来150万元的收入。这样一来,土地不闲置,老百姓的腰包也能一直鼓着,日子越过越有干劲。”太公镇高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咸勤说道。

如今,昭化区像韩平宗这样投身“烟菜轮作”模式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今年,昭化区积极推广“烟粮轮作”“烟菜轮作”等产业循环种植模式,全区种植烤烟面积8000亩,预计烟叶产量2万担、产值3000万元;计划烟田粮食、蔬菜等作物轮作面积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