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所有人,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请查收!

2025-08-01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王宇浏览: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孔肯雅源自非洲坦桑尼亚土著语,意为“变得扭曲”——描绘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屈背的样子。本病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主要流行于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




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2~10天),之后带毒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也就是我们俗说的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花蚊子”主要孳生在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基孔肯雅病毒可对患者发动以下“三重攻击”:


高烧袭击:

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


出现皮疹:

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关节剧痛:

出现疼痛的部位主要是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疼痛特别剧烈。






如何管控传染源?

对已知病人进行积极治疗管理,并做好防蚊叮咬措施;从境外及国内有病例发生的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在返乡前向当地村(居)委会或医疗机构报备,返乡后做好12天的自我健康监测,一旦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清除蚊虫孳生地:

倒扣闲置盆罐避免积水,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水生植物建议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储水容器(水缸、水池等)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居家外出防蚊灭蚊:

卧室安装纱门纱窗、悬挂蚊帐,备有蚊香、电蚊拍或防蚊灯。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处喷涂驱蚊剂。不要在户外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密集处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