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广元市昭化区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学党史、转作风、下基层、办实事”
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关爱工作》
成功入选
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服务保障工作典型案例
“学党史、转作风、下基层、办实事”
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关爱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高度重视教育开展成效,深入开展“学党史、转作风、下基层、办实事”系列活动,促进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由健全机构向全面发挥作用、由单一履职向形成合力、由学习宣传政策向推动落实政策、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管好稳住退役军人向激励退役军人争作贡献的“五大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受到了全区广大退役军人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注关爱、更好服务退役军人的决心,也为进一步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经验做法及成效
(一)高效有序推动走访工作。
2021年6月,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这条主线,深入推进“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活动,局党组成员分片带队,对全区12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上报的26个因病、因灾等因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家庭实行入户走访,主动服务,推动政策落实。并以一名局党组成员、一名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两名局干部职工的人员组成督导组,高效有序推进各镇走访工作。
(二)公正透明落实联系关爱。
每到一处,召集镇、村(社区)干部、群众代表等面对面与困难退役军人及家属进行亲切交谈。严格按照退役军人及家属陈述、群众代表证实以及镇、村(社区)干部把关的流程,根据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提供的佐证资料和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现场办公,依据相关政策及困难程度判定额度,指导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维护特殊困难退役军人群体权益,为特困退役军人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完成了走访工作后,局党组立即召开党组会议,在会上对每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严格把关,共同商议判定帮扶金额度,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综合施策帮扶特殊困难。
在6月25日局党组会结束后,7月1日前帮扶金全部拨付到位,以解因病、因灾等因素导致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的燃眉之急,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同时,针对特殊困难对象,综合施策形成特事特办方案。如,昭化镇大朝驿村退役军人陈财东,今年28岁,现在成都市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其父双目失明,其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只能依靠一双护膝在地上爬行,住房简陋,屋内潮湿,十分不利于健康。走访现场,镇、村(社区)干部及群众代表都表示陈财东家是当地非常困难的家庭。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现场办公,给出综合解决方案:一是建议镇政府将该户纳入返贫工作排查名单;二是针对陈财东退伍后务工无技术,就业竞争力低的情况,向他提供技能培训,并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为他匹配合适的工作;三是将陈财东纳入局“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名单,给予10000元帮扶金,其中一部分将用于住房环境改善;四是动员周边邻居一如既往地给予陈财东家关心关爱。走访后,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帮扶金已拨付到位,居住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陈财东本人已同意回昭化接受培训。
三、工作启示
(一)主动服务是基础。
以此为始,不断为更多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通过接访变下访的方式,让更广范围困难退役军人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和幸福。
(二)持之以恒是关键。
对本次关注的重点对象持续实行常态化走访,动态关注,不定期开展“回头看”,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医疗为底线, 确保帮扶取得更大实效。
(三)不忘初心是根本。
以维护和保障退役军人权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解决好困难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加强鼓励其生产自救和自力更生的研究和思考,进一步增强其生活自信,提高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王 宇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