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借“东风”铺就产业致富新“稻”路

2023-04-28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王宇浏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近年来

昭化区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

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

紧紧围绕品种选育等环节

运用现代化育秧基地进行集约化育苗

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攻关

不断改善“王家贡米”品质


近日

昭化区卫子镇现代化育秧基地

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行

五六名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将空育秧盘放置在传送带上

随着机械的轰鸣声

一个个播种均匀的育秧盘

被送到了催芽室

昭化区卫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员闫小琴说“等秧苗长到15厘米左右再进行移栽,这种高度的秧苗比较适合机械化插秧,产量也会比较高。”


“现代化育秧基地育秧比传统育秧方式更节约成本和土地。”据卫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兴传介绍,“比如种100亩水稻,以前至少需要9亩育秧土地和200名工人,现在引进了生产线,只需要1.5亩育秧土地和20余名工人。

据悉,卫子镇现代化育秧基地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700余万元,内有农机中心、仓储中心和育秧中心,是集耕、种、防、收于一体的现代化育秧基地。机械化育秧不仅能极大地解决育秧时用工紧缺的问题,减少降雨、干旱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还能使秧苗质好量大、成活率高,让接下来的机械化耕种操作更为方便。

“这种育秧盘每盘可以育秧4100株,1亩需要30盘左右。今年,卫子镇计划发展‘王家贡米’近7000亩,后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育苗期间的管护,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移栽。”卫子镇产业融合办主任李君说。

2022年,昭化区和杭州市拱墅区开启新一轮东西部协作,通过和中国水稻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大力发展以“王家贡米”为核心的特色优质稻米产业,并开展水稻产业技术和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经过一年的发展,昭化区成功建起了现代化育秧基地,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数字化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育秧质量差、秧苗长势弱、病虫害严重等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契机,进一步做好‘王家贡米’新品种选育、园区建设、产品营销、品牌创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王家贡米’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昭化区王家贡米研究所所长王建表示。

END

编辑:王 宇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