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高质量发展
是稳粮增产 助力乡村振兴的
重要一环
近年来
昭化区坚决扛牢
治水管水政治责任
坚持水利工程
建管并重 监管同步发力
坚决当好“水卫士”
时下正值农忙,放眼昭化广袤的农村大地,一垄垄水田插满了秧苗,点点嫩绿渐次铺开,生机勃勃、葱郁盎然。充足的水源为水稻移栽、产业灌溉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昭化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海拔400米至1200米,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千里嘉陵贯穿南北,16条河流奔腾不息。95座中小型水库星罗密布,水库总库容6900万立方米。
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昭化区探索实施物业化托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水库配上“专职保姆”。
举措落地,实效凸显。“厂库一体化”实现水库与供水厂联合,打破运营管理界限;“以大带小”实现以强带弱中心式管理;“小小联合”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实行片站式管理,管护全覆盖。
近3年,昭化区先后实施工农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1座,配套改造渠系212千米,恢复供水能力560万立方米,改善灌面4.2万亩,项目建设助推了水利大发展。
“哗啦啦……”进入6月的夏天,平均气温超30度。在特色小水果管护上,除了要注意施肥还要及时灌溉,柏林沟镇双龙村六组猕猴桃产业园园主王天英打开喷头,丝丝水雾均匀地喷洒在了每一棵果树上,王天英说:“好在灌溉水充足,才能保证猕猴桃良好的生长状态。”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通过标准化管理,昭化大水厂覆盖、大水网连通的“一张水网”为水资源调配打下坚实基础,强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
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全区未发生区域性缺水,人畜安全饮水保障有力。全力满足生产用水,依托河库良好的水资源,促进紫云猕猴桃栽植6.5万亩,王家贡米种植3万亩,实现助农增收1700余万元,助力全区粮油实现“十九年丰”。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是全省重点项目之一,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有效夯实了绿色家居产业发展基础。
“标准厂房一落成,我们就把生产线搬了进来。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是现成的,一点都不用操心。”美好世家(四川)家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能实现“拎包入驻”,得益于园区完善的配套功能。
放眼全区,全域现代化水网基本建成,水系走廊进一步“活”起来,清水串联、两岸潮阔、绿意盎然、俯拾皆景在昭化变为现实。
编辑:王 宇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