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昭化区率先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先行片区,天雄村立足自身优势、多维破题发力,目前已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效?9月21日,在“和美乡村・丰收昭化”新闻发布会上,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洋以翔实数据为支撑,将当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各项成果逐一呈现,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要目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这一过程中,不仅让乡村振兴的蓝图逐渐转化为实景,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当前,该村乡村振兴的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体系多元升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昭化区聚焦特色种养与农旅融合,让产业发展既稳根基又富村民。浙川草莓产业园规模达250亩,产量突破75万斤;采摘季期间,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村民通过务工、销售农特产品等渠道实现了增收,幸福指数也随之持续提升。新增的100亩葡萄种植园采取绿色种植模式,凭借优质培育迎来首次丰收,果实挂满枝头、产量喜人,订单需求也十分旺盛。“菜博园”突破季节限制,实现有机蔬菜全年供应,品质好、销路旺;同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带动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二是人居环境蝶变提质,乡村颜值显著提升。昭化区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与生态治理,让村庄便利又雅致。交通上,新建(扩宽)村社道路6.7公里,配建0.6公里游步道、77盏太阳能路灯,新建6处停车场(含1处智慧充电桩),出行更便捷。环境治理上,新增27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实现全覆盖,38处生态微庭院示范点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推窗见绿成常态。
三是治理服务精准高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昭化区以数字化赋能和文明建设为抓手,治理更智慧、民生服务更暖心。“数字乡村”平台让村民手机参与村务监督、反馈意见,民生小事快速化解;多户“五星级文明户”树立标杆,带动崇德向善风气;“村能办”平台涵盖服务事项180项,其中村级可办52项,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办好社保、证明等事务。
后续,昭化区将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