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已成行业共识。作为坐拥丰富传统村落与乡村民俗资源的区域,昭化区如何以“文旅+农业”为抓手深化农文旅融合,进而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动力?9月21日,在“和美乡村・丰收昭化”新闻发布会上,广元市昭化区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谢清丹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详细介绍了昭化区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为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

近年来,昭化区牢牢立足自身传统村落、乡村民俗及农业资源禀赋,严格贯彻区委八届九次全会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部署,以“文旅+农业”为核心抓手,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在具体实践中,昭化区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锚定“四季农旅”布局,打造特色融合载体。推进天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依托菜博园打造研学体验基地,开发无土栽培科普、有机蔬菜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促进天雄村与昭化古城景区、大蜀道联动发展,推出“农旅+文化”复合型旅游线路。以“中心腹地‘四季农旅’风景带”为核心,串联柏林古镇、王家贡米主题公园、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构建农文旅融合核心片区。推动柏林古镇景区提质升级,做靓樱花季、油菜花季等乡村四季旅游产品。升级王家贡米主题公园育种栽秧、丰收采割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稻渔互动体验研学场景,实现“农业景观化、景观旅游化”。
二是挖掘农业品牌内涵,延伸融合产业链条。聚焦王家贡米、紫云猕猴桃、昭化茯苓等本土农业特色品牌,深挖其文化价值与故事,推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通过“讲好品牌故事”提升附加值,比如打造“王家贡米”历史文化展陈区,还原古代贡米种植、进贡场景。在古蜀道徒步游、女儿节相亲大会、大蜀道山地越野赛等活动现场设置农产品集市,推动“昭化造”产品走出去。同时,依托昭化肥肠、宫保鸡丁、太守麻花等特色饮食,打造“三国宴”“明皇坝坝宴”等美食品牌,让游客“品农味、忆乡愁”。
三是激活传统村落资源,丰富融合体验场景。坚持“保护优先、活化利用”,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营或将闲置房屋租赁经营,对传统村落建筑实现持续保护。利用传统民居积极发展民宿产业,其中,詹林小筑、陈家大院入选国家丙级民宿。挖掘射箭提阳戏、川北雷棚评书等非遗资源,建设非遗传承体验空间和非遗集市,定期举办民俗展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乡村民俗魅力。此外,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农房、仓库打造“乡村文创空间”“农耕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感。
下一步,昭化区将持续深化“文旅+农业”融合路径,优化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服务品质,努力将昭化打造成为“四季可游、全域可玩”的农文旅融合示范样板,让更多游客走进昭化、爱上昭化,共享和美乡村建设与文旅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