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近年来,我区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扎实做好湿地保护、修复、管理、监督等工作,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只见游客们携亲伴友,或漫步于栈道、或驻足欣赏水鸟嬉戏、或在湖滩上露营纳凉,在这里尽情享受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
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的背后,是我区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强化湿地生态修复,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区投资6951万元,在湿地公园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动植物资源监测、水质监测等工作,精准掌握辖区内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并大力实施湿地公园内部水系贯通工程、小微湿地建设、湿地景观打造、水质提升及动植物保护,全面提升了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我区还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着力提升湿地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湿地保护关乎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保护“大美湿地”生态环境是保障公众环境权的内在需求。目前,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查明常见高等植物47科、99种,主要为种子植物,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和喜树2种,有鸟类44科、152种,兽类16科37种,两栖、爬行类12科3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Ⅱ级鸟类11种,国家重点保护Ⅱ级兽类4种,国家重点保护Ⅱ级两栖爬行类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