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的稳步推进,一个个改革成果在巴蜀大地开花结果、惠及“三农”。近年来,我区以全托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让王家贡米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在粮油种植大户冯友传的水稻田里,自动化插秧机来回穿梭,排排秧苗也随之整齐划一植入田里。
手机一键下单、平台30分钟内完成调度,这正是得益于我区今年正加快上线的农机综合调度平台所打造的“30分钟服务圈”。去年8月,我区投入100万元试点项目资金,在辖区卫子、王家、柏林沟、磨滩4镇试点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在实现农业生产市场化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社会化服务融入到育种、种植、管护、销售等各个农事活动,这种托管式的服务让当地特产的王家贡米实现了量与质的“双提升”。
在提升王家贡米产业质效方面,除了借力社会化服务,今年,我区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成全省县区唯一的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实现王家贡米室内加代繁育。如今,全区王家贡米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涉及7个镇。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切实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质效,在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同样“利好”不断。走进以王家贡米博物馆为载体打造的科普基地,前来研学的孩子、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王家贡米生产过程,还能通过稻田迷宫、亲子厨房等项目,领略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如今,省级农村综合改革的“红利”正逐步凸显,分3年共计投入的1.1亿元改革资金不仅真正地用到了刀刃上,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治理等一系列试点内容也在昭化各地有序铺开,更多试点成果也将在当地更快更好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