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纪实
“那片坡明明就是我的,李会枝非要说是他的,和他扯不清楚了……”5月31日,昭化区卫子镇狮子村村民李福枝气呼呼地来到卫子镇人大代表之家,反映纠纷,希望镇人大协调解决。
“听了李会枝的描述,我也不好随便定论,承诺会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把林地的归属权弄清楚。”卫子镇人大代表贺映涛介绍。随即,贺映涛积极找村“两委”商量,通过走访群众、与当事人双方沟通事实,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问题得到了解决。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今年以来,为全面推动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区、镇人大代表主动积极依法履职,卫子镇人大在全体代表中开展“亮身份,晒计划,明职责、建机制、搞票决”活动,充分激发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有效履职、为民服务,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显著成绩。
亮身份 让群众搭乘解难纾困“直通车”
宽敞明亮的“代表之家”、宣传栏上公开的代表信息、写满了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记录册……近日,走进卫子镇人大代表之家,一片新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卫子镇人大主席邢仔强介绍:“镇人大工作有明确要求,工作基础得到夯实,日常履职得到规范,特别是办公条件的改善,为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群众来访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平台。”
除了办公条件的改善,今年,卫子镇在镇机关院内,设置了镇人大主席团公示栏,将辖区内63名区、镇人大代表的基本信息全面公开。
“群众有事,拨打想要找的代表电话即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与代表联系沟通,能最快地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邢仔强说。通过亮出代表身份,把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纳入公众视野,让人大代表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明确职责,负重而为,让选民听其言、观其行,从而在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晒计划 让代表接受群众监督
1月到3月,召开主席团会议、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代表走访、筹备召开镇人民代表大会……4月到6月,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检查……来到卫子镇人大代表公示栏前,满满当当的人大主席团工作计划赫然在列。
“有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哟,你们要管一下不”?8月10日,村民杨斌在逢场天,向镇人大代表反映起农村道路安全的问题。有没有落到实处、有没有全由群众说了算,卫子镇自人大主席团工作计划公布以来,收到来自多起基层群众的监督和反馈。
镇人大作用的发挥,对保证基层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卫子镇人大主席团结合本镇工作实际,聚焦群众最急迫、最关心的问题,亮思路、晒承诺,迅速进入“实干模式”。通过公示栏把全年人大主席团工作计划细化到每月,代表监督事项和评议工作也具体到月份,通过公示栏进行公开,接受选民和群众的监督。
干部应考,群众监督。通过此举,群众更加关心和支持镇里的发展,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明职责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最近有什么困难吗?要做好通风和肉牛饮用水的储备……”连日来,天气持续高温不断,广元鑫煜农业肉牛养殖场的状况时刻牵动着区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陈建的心。陈建作为广元鑫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乡村振兴“指导员”,总是时刻关心着企业的发展与振兴。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卫子镇根据代表的职业和身份情况,将全镇人大代表分为领导干部代表、农村党员代表、致富能人大代表和普通农民代表四类,因人而异,分类定责,助力乡村振兴。
邢仔强介绍,卫子镇把领导干部代表定责成乡村振兴“指导员”,让每位区、镇领导干部代表联系1至2个村,帮助联系农户落实1至2个增收致富项目,加快增收致富步伐;把农村党员干部代表定责成乡村振兴“战斗员”,每位代表结对帮扶2至3户脱贫户,每月至少开展4次走访帮扶,帮助脱贫困难户增收致富;把致富能人大代表定责成乡村振兴“带动员”,积极拓展“党支部+X+脱贫户”内涵,实施推广“支部+园区+致富能人大代表+脱贫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代种代销等方式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把普通农民代表定责成乡村振兴“宣传员”,充分利用代表与群众“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关系,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积极主动增收致富。
建机制 助推人大工作见实效
“王家贡米最近几年名号越来越响亮了,我也想承包点地,回老家种植,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就想问下孙正明代表,能保障我们的销路吗?”今年年初,在卫子镇第二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选民代表与孙正明代表就产业发展“打擂台”。
镇人大作为我国五级人大的最基层,是人大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基础环节。一直以来,基层人大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职能职责难以充分发挥、特色亮点难以创新推广的困扰。
在卫子镇,镇人大工作却呈现出了一片新景象——
谋划产业发展时,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学习培训时,代表们踊跃参加;召开人大会议时,代表们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议得热烈、意见建议真切……
这一切的背后,是卫子镇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不断强化自身,积极探索创新的工作方法。近年来,该镇创新推出的“坚持一个核心、建好两支队伍、搭建三个平台、强化四员定责、推进五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12345”工作法,实现了镇人大工作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的目标。
搞票决 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卫子镇作为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镇,2019年试点当年,按照得票高低,卫子镇确定了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断头路及损毁道路整治、“1221”剑门土鸡代养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和规范红白喜事倡树文明乡风五个项目,作为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
卫子镇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上按照“三下三上”问需,群众“点单”、严格票决程序,代表“订单”、全面压实责任,政府“接单”、实施主体监督,人大“验单”的程序,截至目前,全镇共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6项。项目完成14个,实现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满意率达100%。
自实施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后,卫子镇实现了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让人民群众有了反映诉求的途径,让各项意见建议 “上得来”,让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下得去”,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促进了代表作用发挥,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代表与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