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插秧时节,而拦水坝漏水,机电设备、管道老化损坏,提灌站抽不出水,只能眼巴巴望着田埂下的河水白白流走,我们400多亩水田至今无水插秧,这咋个办?”
“3年前提灌站就不能正常运行了,但一直没人维修,各方推来推去,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管护,焦人得很!”
“耕地用水是大事啊,希望领导重视!”
…………
6月5日下午3点,烈日炎炎。同样心急火燎的还有前来参加区政协“有事来协商”现场会的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安平村的村民们。当天,一场关于给耕地“止渴”的“生产用水设施维修管护”小微协商会在安平村村委会院坝里开起来。一开场,村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直指耕地缺水这事儿。
虽是小微协商,但参会人员规模可一点儿都不小。不大的院坝里,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他们中有住村区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更多的是闻讯而来的村民代表们。现场130余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农业生产用水设施维修管护这件村里的“大事”。
安平村是旱山村。“上世纪90年代地方党委政府给村里建了2处提灌站,1230亩水田才有了‘活水’,种植水稻逐渐成为全村一项主导产业。”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彪介绍说,近年来,因提灌站失管失修,导致今年该村730亩水田至今无水插秧,“可苦了这些庄稼人”。
为了解决村民农业生产用水这一揪心事,广元市昭化区政协将该村“生产用水设施维修管护”这事儿列入重要协商议题。会前,区政协组织委员们进行了实地调研,广泛征集民意,并前往相关部门提前沟通,为开好此次协商会做足了准备。
当天,区政协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把相关人员召集到村里,全力助推安平村提灌站问题的解决,以破解村民生产用水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会上,村民代表、镇村干部、区政协委员踊跃发言,分别站在各自角度,就如何做好生产用水设施维修管护、满足村民用水需求建言献策。
“提灌站现在无法正常运转,主要是因为这些年风调雨顺,不需要提灌站提水,因此无人过问,没有坚持日常维护和管理。”安平村村民张雪梅一语道出问题关键。
听取完村民代表的发言后,曹兴、沈光宏、蒲天钧、吴军、吴海燕、刘川、蒲华等委员提出建议:维修原提供水管道的所有接头,增设出水存水池,做好提供水源山坪塘的防渗处理;原渠系年久失修、恢复成本高、时间长,可改为管网供水方式;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以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前期,我们随区政协调研组深入实地察看了解情况,认真听取了村民代表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接下来将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全力支持、及时合力解决安平村插秧用水的燃眉之急。”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将委员们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并针对村民最为关心的缺水难题作了现场回应。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大家在商量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就是‘有事来协商’嘛。”第一次参加协商的村民黄月英在认真观摩完整场会议后,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念有了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就这样,大家在商量中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王家镇各部门将筹资50万元用于解决村民生产用水难题。听到大伙儿最关心的事很快就能解决,现场爆发出持续而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夸赞“区政协这场‘及时雨’真管用”。
会后,区政协将尽快形成协商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供参考决策,及时解决用水难题,为群众解忧;还将持续关注协商成果推进情况,开展民主监督,确保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切实助力民生改善和基层社会治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这次协商会选题准,群众参与热情高;调研实,委员作用发挥好;质量高,协商过程规范有序;建议好,措施可操作性强。”区政协主席朱永国表示,下一步各部门要抓紧落实,真正把协商成果落地落实。
□肖永乐 记者 姜寒冬
来源:《四川政协报》2023年6月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