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身影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着属于平凡人的不凡篇章。他们是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用汗水浇灌梦想;是勇立潮头的青年,以创新点亮未来;是践行初心的党员,用奉献诠释信仰……他们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即日起,昭化发布将推出 【榜样之光·力量领航】专栏,聚焦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精神的力量,让榜样的光芒,指引昭化共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
《榜样之光·力量领航》系列报道
带大家走进陈风良的艺术世界
见证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碰撞
聆听匠人的初心与使命

陈风良,“广元工匠”“昭化工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彩绘彩塑”传承人。





走进昭化西市,一面长达50米的《辑英墙》浮雕格外引人注目。浮雕上,张飞战马超的豪迈、杨慎题字的儒雅、川北民俗的烟火气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据了解,该作品是陈风良带领团队耗时半年,翻阅古籍、走访乡民,将散落在民间的传说与史书中的记载一一还原,最终创作出立体鲜活的浮雕作品。

“站在这面浮雕前,仿佛能听见战马的嘶鸣,感受到古城市井的喧嚣。陈老师的作品不只是艺术品,更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昭化镇葭萌关社区居民唐雪莉说道。
“历史题材的创作容不得半点敷衍,每一道纹路都要有依据,每一个场景都要能讲故事。为了确保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我们走访了大量当地老百姓,翻阅了大量史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陈氏彩绘彩塑第五代传承人陈风良说道。

为增强浮雕作品的层次感,陈风良独自创立了“分层着色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表现手法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传统不是照搬,而是要让古人的智慧在今天开花。就拿穿钱门的设计来说,我们光是设计稿前前后后就修改了十多版,就是想尽量做到最美,提升游客的参与度,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陈氏彩绘彩塑第五代传承人陈风良说道。
“陈风良老师的作品不仅美化了古城环境,更赋予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这些浮雕已然成为古城的一张亮眼名片,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四川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郭思怡说道。


除此之外,陈风良还将红色文化融入作品创作中。在昭化镇朝阳村,一面红军文化浮雕墙巍峨耸立,它讲述着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传递红军精神。2017年至2018年间,陈风良克服工期短、任务重、天气奇寒等不利条件,细心整理红军故事,精心设计浮雕图案。他带领团队在寒风中奋战,用一刀一刻将红军的英勇形象定格在墙面上。

“陈老师为打造桃博园红军墙,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真心感谢他的辛苦付出!”昭化镇朝阳村村民刘加生说道。



除了浮雕创作,陈风良还精通彩绘彩塑。在昭化古城太守街的非遗体验店,陈风良不仅为游客绘制展现蜀道人文风景的折扇、团扇等产品,还凭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拿着彩绘扇子在古城里打卡,每一幅彩绘都像在诉说着独特故事,特别有意思!这不仅让我收获了趣味十足的打卡体验,更让我对古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游客陈乐娇说道。

从非遗技艺的传承者到艺术创作的探索者,陈风良始终以多元形式践行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近年来,他在艺术创作领域屡获佳绩,国画作品先后入展多项全国中国画展。2025年3月,他创作的漫画作品《书香桃源》入选第十五届全国漫画展。面对荣誉和成就,陈风良始终保持着谦逊。他表示,自己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艺术才华,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将深挖昭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喜爱昭化,共同推动家乡文旅事业蓬勃发展。”陈氏彩绘彩塑第五代传承人陈风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