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赏游古镇,请把“昭化”列在你的旅行清单上。
蜀道上的重要中转站
四川广元昭化古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四川省北部,四面环山,三江围绕,形成山水太极的自然奇观。境内的蜀道,古柏参天,曲径通幽,成为四川北部山地地貌中难得的平缓地带。
从空中俯瞰,一条北起西安,穿秦岭,经昭化古城,过大巴山脉,南抵成都,将关中和成都平原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通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廊道——蜀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经过昭化的这一段金牛蜀道却是一个例外。正是借由地势平坦的优势,蜀地运往关中的物资,经由蜀道,源源不断运往今天的昭化囤积中转。作为蜀道的重要节点,它支撑了秦横扫六国。在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的同一年,昭化置县,古称葭萌,成为中国最早实行郡县制的地区之一。
借由交通便利的蜀道,昭化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人来人往、货物云集,成为当时川北地区的商贸重地。
千年汉砖随处可见
古代昭化辖区境内发现了近百座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其中既有反映秦文化的精美生活用具,也有凸显浓郁巴蜀风格的铜剑,这些文物大部分被保存在昭化所归属的四川广元市博物馆内。
有趣的是,当地老百姓并不知道那些带有特殊纹饰的砖就是汉墓里的画像砖,明清时期,他们在修房子时把这当成了普通的砖石,砌在了围墙上。
如今,穿越千年的汉代画像砖在昭化古城的城墙以及民居外墙中便可寻见,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保存了下来。
丁字街巷犹如迷宫
昭化古城与中国传统以中轴线对称的城市规划完全不同,这里不仅没有笔直干道,甚至东南西北四个门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这让初到昭化的人一下子找不到北了。
而当初丁字路口的设计主要还是从军事上考虑,一旦外敌入侵进来,不好辨别方向,城内的守军则更容易设下埋伏,进行突袭。
历史上,每逢乱世,各方势力必借由富庶的昭化和便利的蜀道,争夺广袤的巴蜀,战争也就成为昭化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曾经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曲折街道,现如今倒是给古城打卡的游人们带来了一番逛街的乐趣。
昭化人对韭黄情有独钟
昭化百姓对一种并不罕见的蔬菜有着特殊情感,那就是“韭黄”。过年串门走亲戚、重要节日的餐桌上,甚至古城必打卡的鱼火锅中,都少不了一把昭化韭黄。
韭黄,其实就是韭菜在人为隔绝光合作用下培育而来的。相传,古代躲避战火重回家园的昭化百姓,发现离去时匆忙掩埋的韭菜,竟生长为香气更加浓郁的韭黄,这给处于战火中的昭化人难得的食物给养和精神慰藉。
但其实,韭黄的种植比韭菜要复杂很多,昭化采用的是传统种植方式,菜农用稻草搭棚盖住韭菜,隔绝大部分阳光,然后,韭菜长出一段,菜农就需要用土埋起来这一段,重复七八次之后,韭菜就变身韭黄了,深埋土里的根部是昭化韭黄最主要的食用部位。
千百年来,韭黄伴随着昭化走过烈烈烽火,来到了热气腾腾的今天。不论是家常的餐桌上,还是滚烫的火锅里,鲜嫩透亮的韭黄,已经成为昭化百姓难以割舍的陪伴。
历史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使昭化成为一个真实“活着”的古城。
《人文名镇·昭化》将于3月26日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18:20—18:50播出,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推出。
来源: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