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水利工作质效,今年,昭化紧扣水利人才“发掘、培养、使用”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理论+实践”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导师帮带等举措,推动“葭萌英才”培育计划落地落实,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八一水厂提质增效及供区管网改造延伸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区水利局的帮带导师李操正带领帮带对象开展实地教学。通过理论讲解、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帮带对象尽快熟悉昭化水利工程的特点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等。针对帮带对象现场提出的技术问题,李操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专业解答,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以前,在校园里学习过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等课程,但始终不够直观,在观摩学习过程中,我理解了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的衔接逻辑,同时也学到了水厂运行的核心工艺。”水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林奇说道。
“我要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今后我会按照水利局的培训计划安排,认真履行职责,帮助他们尽快的成长为水利行业的骨干力量。”区水利局工作人员李操说道。


将项目建设现场转化为教学课堂,是区水利局推动“葭萌英才”培育计划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近日,区水利局启动了“双师赋能 实践领航”活动,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行业前沿动态与基层实务需求,聚焦动态优化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智能运维、防汛抗旱技术等内容开设理论课程;同时,同步推行“项目化”实践机制,组织年轻干部赴重大水利工程、基层站点开展多岗位轮训,不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导师现场指导非常实用,让我明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我会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区水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恒隆说道。

此外,区水利局还深化“传帮带”机制,实施青年干部“双导师”培养模式,建立个性化帮带台账,通过“思想引领+业务指导”双轨并进,助力青年干部成长。
“作为一名异地工作者,我在区水利局真切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生活中,同事们的关心细致入微;业务上,导师的指导毫无保留。这种归属感让我很快安下心来,决心扎根这里。未来我会以导师为榜样,在实践中磨砺本领,为水利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区水利局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股工作人员丁成说道。
近年来,区水利局围绕“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担当精神、廉洁自律”四大维度,着力锻造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导师库”“老带新”接力机制,选拔优秀青年骨干加入新一期导师团队,形成人才培育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现代昭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目前,区水利局围绕人才‘发掘、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强化政治素质、提升业务能力、实战教学培养,实现‘一年跟着干、三年独立干、五年成骨干’目标,未来将持续优化培育模式,丰富培育内容,加强导师与帮带对象之间的紧密协作,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昭化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区水利局局长罗武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