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当下,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进应急广播改革,通过创新智能播报模式、丰富节目内容,在政策宣传、应急管理与基层服务中架起“声”动桥梁,《全面深化改革》专栏今天聚焦昭化区如何让应急广播以技术赋能,实现服务群众“声入人心”。

在区融媒体中心应急广播栏目制作室,主播小寇正通过电脑系统启用AI播报《农事昭化》栏目,为农户传递抗旱技术要点。从稿件撰写、语音合成到后期剪辑,全流程仅耗时半小时,这在传统制作模式下难以想象。
“以前制作同类节目需要编辑、主播、剪辑3人协作2小时,现在AI能自动生成‘数据图表+案例解析’的播报脚本,连背景音乐都会根据内容场景智能匹配。”区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寇玉婷说道。


效率翻番的背后得益于区融媒体中心的创新改革。该中心创新制定应急广播AI方案,对现有的广播节目播出软件进行升级,并深度整合AI系统,推出《农事昭化》栏目。通过深化与农业部门合作,根据季节时令,将主要农作物种植、收割及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精准送达田间地头。在元坝镇五一村,正在田间进行水稻管护的村民吕淋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应急广播,他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种植技术。
“每期《农事昭化》广播节目我都准时收听,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农业技术,切实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种植难题。”元坝镇五一村村民吕淋说道。
“每到关键农时节点,广播都会及时播报相应的农时知识,如何选种、如何施肥、分享收割和储存的技巧,这些实用的信息对我们的农业生产非常有帮助。”元坝镇五一村乡村振兴专干李小菊说道。



除农事服务外,区融媒体中心还在原有栏目体系中新增《AI新闻》《AI天气》《人文昭化》《民生昭化》等内容板块。利用AI系统的多音色选择功能,有效解决本地播音员音色单一的问题,进一步丰富群众听觉体验,提升广播内容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此外,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该中心还创新推出AI主播“小昭”,由“小昭”自动筛选全国新闻热点,并按既定模式生成每日更新的《“小昭”播报》,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国家大事与民生动态。
“我们调研发现,传统传播模式在时效性、覆盖面、亲民度上都有不足,引入AI技术,就是想让我们的应急广播‘活起来’‘快起来’,既解决人力短板的问题,又贴近群众需求。”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沫介绍道。

从“人等内容”到“内容找人”,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我区正以AI技术为引擎,在“以群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中勾勒出媒体融合的新图景。通过技术改革,24小时值守AI主播让应急广播覆盖全区村镇95%以上,AI模式辅助传统播音处理成本大幅降低,特色栏目与智能播报推动应急广播收听率提升近3倍。
“应急广播AI方案是基层媒体融合的‘试验田’。下一步,我们要让AI更‘懂’群众需求,把应急广播打造成‘政策宣传员’‘民生服务站’,为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更多‘昭化经验’!”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