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 风吹葭萌满目新

2025-08-08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罗楠浏览:



蝶变之势,犹如夏之清风,徐徐吹拂着葭萌这座美丽诗意的城市。


两年来,古树名木“一树一策”,绿色文物焕发生机;两年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协同共进、融合发展;两年来,深挖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探索“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早在2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对口帮扶工作时就与昭化结下了缘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元视察,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山厚望,昭化区承关怀而奋起、抓机遇而图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地。





共建共享   生态治理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考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那么,在生态保护上,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建设行动中来?



“我们要破除陈规陋习,自觉向先进典型看齐。”近日,在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道德评议会上,天雄村四组村民尚建军代表村民发言,要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共同为乡村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中,天雄村广宣传、齐发力,使群众的环保卫生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转变,凝聚起和美乡村建设的“精气神”。


“我们常态化组织召开全村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抓典型、促提升,户与户之间形成比学赶超、互学互鉴的生动局面。”天雄村党支部书记尚明洪直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以共建共享为导向。


两年来,天雄村不断完善“1+6”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天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培育行动,持续转变村民作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保护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门前就是白龙江,可不能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村民尚明和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垃圾进行分类后才投入回收站。



当下,行走在天雄村,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庭前院后干净整洁,道路两边树木葱茏、花草葳蕤……“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生态文明”愿望变为现实。






精准施策  古树名木焕新机


夏日炎炎,昭化区卫子镇肖家寨村村道上一把巨大的绿伞, 温柔地遮掩着天空。村民们满是感叹,这棵有着550年树龄的黄连木古树,经过修复又恢复了往日生机。


“前段时间,黄连木树体出现了一道道裂口,局部逐渐腐烂、干枯,枯黄的树叶渐渐掉落。”昭化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化身为“绿色医生”,对症下药,复壮了黄连木“老人家”,还开启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他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最终摸清了全区1702株古树和98株后续资源的情况,还为596株新增古树争取到了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官方认证”。


在广视察工作结束,临行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总书记的挂念,就是工作的行动指南。昭化区把保护古树名木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精准施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在传承历史中完善保护机制,绿色“活化石”不断焕发新生机。


让古树名木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两年来,昭化区不断深化古树名木保护行政首长离任交接制度,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作联动,创新“林长+保护”“林长+产业”“林长+修复”等模式,推动资源管理、森林粮库、国土绿化实现多元转变、综合提升,加快形成政府指导、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保护格局。


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识别一批、保护一批、救治一批”行动,推进濒危、衰弱古树抢救复壮,做好古柏保护重要性宣传教育,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弘扬古树名木文化,营造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良好氛围。


“我们充分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举办蜀道赛事、古树名木保护论坛(研讨会),引导当地群众开办实体、就地就业,辐射带动蜀道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地一体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昭化区相关领导介绍。






传承弘扬   让古蜀文明生生不息


随着“徒步古蜀道”活动的多次出圈,以往沉寂的古蜀道变得热闹起来,就连一些古村落因文旅融合而苏醒,文化保护不再孤立,而是化作乡村振兴的源泉。


古蜀道以金牛道为主体,串联昭化古城、剑门关、翠云廊等核心景区,全长260公里的广元段被誉为“世界级古代交通陆路活化石”。


其中,昭化段则以“巴蜀第一县”的厚重历史为特色,古城墙、考棚、辜家大院等古迹与山水太极图相映成趣。



这两年,昭化区加快剑门蜀道遗址(昭化段)本体修缮和利用工程、剑门蜀道遗址——昭化古城城墙修复利用等项目实施,加强蜀道沿线遗址遗迹保护修复。


结合昭化古城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苴国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科学规划建设昭化历史博物馆,提升展陈质量。


“在深化特色文化发掘研究方面,筹建蜀道三国文化研究会,更好整合文旅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和储备蜀道文化研究人才,为蜀道保护提供智力支持。”昭化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昭化区还推进司马错入蜀重大历史意义等课题研究,推动出版《大一统与大后方》《蜀道葭萌》,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支持鼓励文博单位、文旅公司等融合昭化地方特色文化与时尚元素,研发文创产品,衍生创意产品,延长产业链。



在推进文化传承繁荣兴盛方面,创作以蜀道文化、生态文化和人文历史记忆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昭化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开展“蜀道生态文学奖”评选,开展《蜀道行歌》《葭萌春秋》等地方文艺作品创作展演。


要高质量建设蜀道三国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蜀道申遗和建设世界级旅游风景道,打造蜀道三国文化特色旅游城市……传承弘扬蜀道文化,昭化区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