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昭化区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
通过搭建电商物流平台
打造农业智慧园区
完善便民服务网络等举措
让数字技术扎根乡村沃土
👇 👇 👇


扫码、称重、贴单……走进区电商物流园内的广元万农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分拣打包区里的工人们正将农产品分类装箱,将这些带有“数字身份证”的农产品通过智能化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作为昭化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区电商物流园区整合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等全链条功能,成功搭建起“农户+园区+消费者”的数字化产销桥梁。
“我们重点解决的就是农产品‘难卖’的问题。通过借助冷链物流和智慧物流系统,让昭化的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都能追溯。今年上半年,已帮助农户实现了超百万的线上销售额。”广元万农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扬说道。


“卖得好”底气源自于“种得好”,而农产品“种得好”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加持。在昭化镇双凤现代农业园区,田间地头的传感器正24小时对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园区信息化平台的大屏上,脆桃、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农技人员通过“昭农链通”小程序就能完成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可是靠数据说话了。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这些设备,每亩地的农药用量减少了20%,产量反倒提高了10%。数字化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精准、更高效,种地也越来越有科技含量了。”昭化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冯槟说道。


此外,昭化区还通过开展“数字助农”专项培训,邀请专业讲师走进乡村,围绕直播技巧、网店运营、短视频制作等内容开展实操教学,让电商知识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掌握“数字技能”。
“今年,我们联合万农合创已开展了4期电商培训,培训农户超100人次。培训内容从基础的手机操作,一直延伸到专业的直播带货技巧。我们采用‘理论+实操’的模式,就是要让农户们能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把数字技术变成他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区商合局副局长刘文明说道。

从田间的智能设备到指尖的便民服务,从畅通的电商物流到精准化农业生产,如今,数字技术正从“纸上蓝图”变为“田间实景”,从“新鲜事物”成为“日常标配”,数字红利已下沉到昭化乡村各个角落。区网信中心主任李娜表示:“我们始终聚焦强农、惠农、富农,把数字技术实实在在融入到乡村的生产、生活和治理各个环节中。下一步,还将继续拓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应用场景,让更多农户切切实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