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9月初学校和托幼机构已经开学,月底将迎来国庆和中秋长假,需关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
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
蚊媒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主要防护措施:
1.避免被蚊子叮咬。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在蚊虫出没频繁时间段(上午7点—9点,下午5点—7点),避免在草丛、树荫下等户外阴暗潮湿处长时间逗留。
2.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开展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及时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各种闲置容器,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水养植物勤换洗,每周至少换水1次,刷洗容器内壁,清除虫卵,防止蚊虫滋生。
3.及时就医。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后,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霍乱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含有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快速导致脱水。脱水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失去弹性、黏膜干燥、低血压以及口渴。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主要防护措施: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农村地区举办酒席应遵从当地的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食品交叉污染。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四、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猴痘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为主,常见的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
主要防护措施:
1.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
3.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4.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