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中国改革报》刊发了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书记王静署名文章
《精准“传帮带”赋能新生代》
▼ ▼ ▼


精准“传帮带”赋能新生代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书记 王静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尤其需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适配机制,不拘一格、一域一策,通过精准传帮带的“土办法”解决人才结构断层、实用性不足等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精准把脉问需,多领域搭建帮带对子。做好人才梯次培育要构建领域适配、双向优选的帮带矩阵,推动资源精准适配。一是源头问需定帮带对象。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紧扣“人岗相适、供需匹配”核心目标,综合运用调研摸底、岗位分析、案例研判、群众评议等方式,摸排乡村治理、农村新业态、企业管理、公共服务等5个领域经验浅、能力弱的年轻干部人才1200余名,纳入帮带对象库。二是择优比选定帮带导师。打破行业、身份、地域等界限,同步采取擂台比武、盲选攻坚等方式,择优从“周末工程师”、技能领军人才、返乡创业明星等群体,遴选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好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柔性人才专家700余名,充实导师资源库。三是精准匹配定帮带对子。坚持按照“领域趋近、帮带便捷、以强带弱、双向自愿、组织统筹”的原则,全面分析帮带对象能力特点和短板弱项,综合导师能力供给、干部需求以及工作关联性,创新确定“一对一”精准带、“一对多”集群带、“多对一”联合带等结对帮带关系,推动产业技术、基层治理、企业创新等需求与导师专长、经验、资源精准耦合,结对领域契合度达92%,实现“人、岗、需”深度适配。
其次,细化立体淬炼,多维度推动精准赋能。做好传帮带工作要优化培训路径,构建学用转化闭环,系统提升培育效能。一是“滴灌式”系统带。聚焦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领域各方面最新思想论述,广元市昭化区统筹设置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培训专题,依托各类主体班次、“葭萌大讲坛”等载体,开展提能培训10余场次,帮助80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乡土工匠、企业管理等人才能力持续提升。二是“沉浸式”体验带。以天雄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为重点,精心串联全区5个产业园区、7个重大项目、9个企业车间,深度开发沙盘模拟、实景教学等沉浸式实训模块,开展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进度管理、现场问题处置等实战结对帮带活动200余场次,助力帮带对象实现知识内化和实战能力跃升。三是“领题式”实践带。紧盯实施“1456”、工业强区等区委重大战略,创办“一线实践”集训营,综合运用项目式、作业式等方式,组织140余名徒弟认领和美乡村建设、绿色家居产业发展等24个重点攻坚课题,解决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具体问题187个,助推四川鲁丽木业产业园等7个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实现能力素质与产业发展同步提升。
再次,抓好固本培元,多举措推进常态长效。做好传帮带工作要建立目标明、动力强、文化厚的制度体系,保障培育常态长效。一是构建考评体系明晰导向。绘制6大重点领域年轻干部培育责任矩阵图,设置成果转化率、质量达标率等刚性指标以及创新性、协同性等柔性要素,构建“共性指标保底、个性指标创优”的差异化考评体系,通过开展季度纪实、半年评估和年度总评三阶段考核,推动传帮带从“纸面部署”向“实际落地”转化。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驱动。统筹推动物质激励与精神认同、个体发展与组织目标的深度融合,将帮带核心目标融入师徒结对契约,明确双方在项目攻关、人才培养、技术传承上的共同责任,完善师徒项目收益分成、创新成果署名共认、超额转化奖励共享等制度,打通“徒弟成才—导师进阶”协同跃迁通道,形成目标共担、成果共享、成长共赢的长效驱动机制,推动培育转化率提升40%。三是营造帮带氛围凝聚合力。强化协同共进核心理念,打造“薪火讲坛”“垄上学堂”等9个教学品牌,开展帮带成果分享会、行业练兵、技能比武等场景化活动13余场次,组织各领域管理骨干、技术能手等帮带主体跨领域交流,通过“现场演示+案例剖析”谈经验、“对标清单+短板查摆”找差距,以先进案例示范带动、以问题导向动态提升,营造互学共鉴、比学赶超的帮带生态,推动全区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