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绿意盎然。在昭化区王家镇“中棵烟+高油分”千亩示范田内,烟农黎福生喜滋滋地向笔者介绍,“你看今年的烟叶长得好清秀嘛,病虫害也比往年少了好多,这都要归功于合作社生产的有机肥呢。”
黎福生赞不绝口的有机肥,便是广元市金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控股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芝源”肥料。杨英培是该公司的负责人,更是有机肥的“开路先锋”。
创新探索 农家肥是个宝
2013年新年伊始,杨英培在合作社烟农社员大会上首次提出农家肥集中堆集发酵的设想。
“烟田多以施用化学复混肥为主,导致烟田土壤养分不平衡,病虫害发生逐年加剧。”改善土壤质地,提高烟叶质量,是杨英培提出该设想的初衷。“我希望把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转化为农家肥,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昭化区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行业将以烟叶产前投入的形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套餐制配发烟农免费使用。”烟草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烟草行业的帮扶,对成立不到一年、可谓一穷二白的合作社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杨英培参考典型农家肥工厂建设,在卫子镇新场村搞起了集中堆肥“小作坊”,同时烟草公司派驻时任王家烟站站长高天国作为生产联络人,全程驻点指导生产工艺、监管农家肥质量。
自农家肥发酵实现工厂作业后,合作社共计生产推广农家肥8000吨,改良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烤后烟叶油分足、色泽鲜亮,得到了烟农、工业客户的一致好评。
技术升级 有机肥前景可观
使用农家肥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明显,使烟农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农家肥好是好,要是再能粉碎过筛,颗粒再精细些,与复合肥拌匀就更好了。”2018年春耕期间,杨英培在走访烟农时,刘思全点中了农家肥升级的“命门”。
杨英培是个行动派,立即学起了工程化生产有机肥的相关知识,并组织技术骨干到先进产区实地考察、集体商议,制定出工厂的设施设备建设规划和资金预算的技改方案。
2018年6月21日,广元市金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控股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万事开头难。厂房建设只是打好生产基础,生产出优质产品才是关键。”杨英培又走上了寻求产品的配方路,向土肥专家请教,改进了农家肥发酵腐熟方法,添加油枯、磷铵、微生物发酵菌剂制成优质有机肥配方。
配方好,产品不一定好。因此,杨英培不敢有一点马虎,严把质量管控关口,反复送检样品到省农业农村厅进行质量检测,保证烟农能用上质量过硬的肥料。
2019年9月4日,“金芝源”有机肥品牌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现场考评。同年10月17日,“金芝源”有机肥取得正式登记证。自此,合作社工程化有机肥生产步入正轨。
“金芝源”品牌的创建,实现了全区基本烟田优质有机肥全覆盖,推动昭化烟叶生产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我们还为剑阁烟区代加工1500吨烟叶用肥,实现了全市2.1万亩烟田推广使用。”杨英培自豪地说。
拓宽渠道 乡村振兴生活美
“金芝源”有机肥一经推出,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机肥广泛推广应用,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能够实现绿色生产,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梁洪波说道。
近几年,通过宣传、试验示范推广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有机肥施用量逐年上升。如今,有机肥工厂逐步走向大农业市场,为部分猕猴桃、中药材、有机茶叶生态种植基地提供生产用肥。
“我们搞的这个种养殖循环发展,有效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实现增收节支,达到了农户增收、产业增效的双赢目标,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杨英培介绍道。
据了解,公司成立四年来,就地消化养殖畜禽粪便废弃物1.5万吨,解决用工岗位7500人次,支付劳务费用55万余元,降低烟农使用成本近300万元。
对于今后金源合作社有机肥生产业务及品牌化打造,昭化区烟草公司也进行了相关指导。“下一步合作社可以以有机肥产业为纽带,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形成‘以烟为主、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民增收’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模式。(诸林、胡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