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在风光绝美的巴山蜀水间,人与自然共同谱写了千年蜀道的传奇史诗。穿秦岭,越巴山,贯古今,通过蜀道,人们可以读懂四川乃至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而古蜀道金牛道最精华的部分就在昭化境内,是现存蜀道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古蜀道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何模样?未来将会怎样发展。今天起,【昭化发布】将带领大家探寻古蜀道(昭化段)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一起深入认识这条串联古今的交通要道。今天,刊发第一集《【走蜀道 迎大运】穿越千年,探寻昭化境内古蜀道的前世奥秘!》。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
用一首《蜀道难》
再现了蜀道的奇丽惊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
穿越千年 寻踪旧迹
探寻古蜀道(昭化段)的前世奥秘
▼▼▼
古蜀道,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古蜀道示意全图
古蜀道有广狭二义,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德阳罗江、绵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古蜀道主要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子午道、褒斜道和傥骆道等。其中,金牛道是最长的古蜀道。作为曾经的官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牛道都是出川入蜀的必经之路。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而其最精华的部分就在昭化境内,是现存蜀道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金牛道示意图
据《华阳国志》记载,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源于五牛开道的故事。在秦朝之前,四川还没有通往外界的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至秦惠文王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即金牛道。
金牛道(昭化段)主要是指昭化古城至剑门关的蜀道。东起今昭化区昭化镇摆宴坝,西至昭化镇松宁村高庙铺,全长34.95公里,其中保存完好的蜀道长14.62公里。按现有蜀道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为天雄关、竹垭子、高庙铺3段,划定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范围11宗。此段蜀道处于崇山峻岭中,开凿难度大,行走困难,是“蜀道难”的典型。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蜀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其内涵遍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
饱经风雨的古蜀道,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云变幻。文人骚客经于此地,亦纷纷在此写下英雄诗篇,留下了世人惊叹,穿越了历史风烟。



历经数千年时光淬炼的古蜀道,沐风栉雨、屹立不朽,成为人文和自然共生的标本。它像一条绿色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路山重水复,石板相连,时而大树蔽日,时而怪石嶙峋,时而遇沟渠溪水,时而遇烈日当头,时而盘旋陡峭,时而平缓坦途。
千年后,古蜀道依然为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发挥了重要交通作用,可谓厥功至伟。因古道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千年古柏,青苍一色,翠碧连云,当地百姓亲切的称此段道路为“皇柏大路”“老大路”。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年铁马声。”千百年来,无数人沿着这条古蜀道出川入蜀,成为蜀地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和信使。金牛道上早已没有当年的金戈铁马,只留下满眼的绿色和古老的行道。
如今,当我们再次踏入这条串联古今的蜀道,和时光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旅行,仿佛每一步都能落在被悠悠岁月所遮蔽的历史印迹上,看着一块块不规则的青石板上,不知经历多少年风雨而留下的车辙蹄印,仿佛时间就在此刻定格。
自然的蜀道艰险雄奇
历史的蜀道波诡云谲
人文的蜀道风云万千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
行走在历史的印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