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化区坚持农业产业规划先行,围绕优质粮油、果蔬林药、生态畜禽3个百亿元产业链制定产业图谱,构建“三带两园一区”特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摸清产业逻辑,延伸产业链,奋力打造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山区典范、昭化样板。
“要坚持产业促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做活产销结合文章,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艳一行在昭化区调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治理等工作时表示。
今年以来,昭化区坚持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建设全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统揽,突出全链条融合、绿色引领,创新经营服务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多渠道促农增收。



走进昭化镇朝阳村面积200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展柜上摆满了各色农特产品,用猕猴桃制成的果脯、饮料、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一应俱全。朝阳村自主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昭化区着力打通基地与基地之间、园与园之间、镇与镇之间的堵点断带,推动产业基地由碎片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王家贡米、紫云猕猴桃、昭化生猪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种养业蓬勃发展,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目前,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昭化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昭化区巩固提升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10万亩,基本形成了涵盖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冷储、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
“昭化区猕猴桃产业的良性发展带动了一批工业企业、服务业落户昭化,实现了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昭化区大力推进农工、农商、农旅融合发展,全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超过70%,农特产品电商销售占比35%以上。



风吹穗色盈,蝉鸣夏始忙。近日,昭化区2023年重点产业发展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比武”现场会召开,以“晒看比拼”方式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有限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昭化区深入推进撂荒地整治动态清零,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实现优质粮油稳步推进、生态畜禽突破发展、特色经作成效显著。6月底,全面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7月全面启动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温湿度自动调节,移动喷灌又节水又方便,防虫网系统实现育秧不用套袋、减少打药……昭化区王家贡米现代种业园区的育秧工厂今年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园区育秧需求。
过去一年,昭化区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牛鼻子”,聚焦“三带两园”建成王家贡米现代种业园区,高质量完成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迎检,园区年度总产值实现近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昭化区按照每年“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升星创建一个、巩固提升一批”的思路,整合涉农财政资金9373万元,以基地建设、设施装备、产地加工等8个方面为重点,明确新建项目19个,启动双凤、滨湖、卫子、清水等已建成园区提质增效改造项目23个。
与此同时,昭化区依托省五星级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和王家贡米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沿嘉陵江和国道212线等两个引领区示范片,园区集成集群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
沃野织锦绣,富民天地宽。放眼未来,昭化正在产业振兴的大道上砥砺前行。
编辑:王 宇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