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广元日报》刊发刘自强署名文章:实施“五大行动”提升能级 做好城市建设“里子”文章

2023-07-15来源:广元日报作者:尹晓琴浏览:

7月15日

《广元日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刊发

广元市政协副主席、昭化区委书记刘自强

署名文章

实施“五大行动”提升能级

做好城市建设“里子”文章

▼▼▼


实施“五大行动”提升能

做好城市建设“里子”文章


从“人民城市为人民”到“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产生活需求。市委一直将广元城区“东进”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战略,在深入开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中,既做优主城区“一核”,又加快推动东部新城等“三片”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自昭化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力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提升能级,聚力做好城市建设“里子”文章。


实施“筑巢暖心”行动 全力保障“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是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织密扎牢“住房保障网”,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强化保障性住房管理。“阳光”进入,以家庭为单位,对城镇中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等实行分类设档,建立保障对象清单。“柔性”退出,每年度开展1次复审,对房产信息、低保、社保、收入等方面进行核实和动态清理。“精准”监管,开展全区公租房“两清单、两机制”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控制转租转借、拖欠租金等问题。二是满足各类住房需求。今年以来,完成棚改项目投资4400万元,销售商品房247套,新开工修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416套,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358套,已全部交付使用,剩余105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全部开工。房地产市场风险有效控制,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三是重建修缮水毁房屋。全面摸排洪涝灾害损毁房屋情况,一户一策制定重建修缮方案,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保障为主,压实住建、应急管理、乡镇等各方主体责任,确保房屋质量和建房修缮进度,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实施“拓新蜕旧”行动 努力实现“住有优居”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解决城镇化过程和城市发展本身的问题,走向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一是新城焕活力。与中建西南设计院开展深度合作,完成东部新城总体规划,构建“一城、两岸、四区、五园”的空间结构,搭建“四纵六横”城市主骨架,布局家居制造、汽车销售、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六大园区,依托现状和规划的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公共空间,营造新城24小时公共活力空间,沿着长滩河及园区分别构建五大夜经济生活圈。二是旧城现新颜。编制完成城市更新改造规划,统筹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市政管道更新改造,完成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有序实施修缮保护工程,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2个、4378户,改造建筑面积52.31万平方米,栖凤园小区成功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小区,蝶变的老旧小区让昭化群众的生活愈加安逸。三是项目展宏图。谋划编制形成城市建设“十四五”相关项目,涉及5个大类、23个中类、56小类、总投资208.2亿元,覆盖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央峰景北区、锦绣华府、青梅路农贸市场、葭萌大厦、平乐绿道二期等首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南洋微电子、红土垭、付家店等片区开发项目正推进前期,郦阳城水街、庄子沟铁路下穿、任家湾城市更新、滨河路特色商业街区、城市排水防涝、平乐绿道三期、青梅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区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更新等项目压茬跟进,东部新城迸发活力。


实施“美乡靓村”行动 持续深化“住有宜居”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要以做大做强中心镇为牵引,统筹推动乡镇污水垃圾治理、场镇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夯实打牢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一是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供电稳定性,加快自然村(组)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包括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健全长效管护运营机制,让老百姓真正用得上、长期受益。二是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美丽乡愁。结合乡土特色改造提升村庄风貌,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主攻方向,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对柏林沟镇向阳村、昭化镇城关村等16处传统村落的历史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引导权属人市场化运作经营,建成“村史馆”“乡风馆”等展示场地,年均增加门票收入2万元,带动销售农特产品20余万元,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13个、省级传统村落7个、省级历史街区3条、历史乡土建筑57处。建成四川最美古村落2个、最美小镇1个,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是加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区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聚焦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生活污水治理等,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实施“长治久安”行动 扎实推进“住有安居”

文明城市是极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要将创文作为城市发展的“试金石”,在全区上下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一是精准发力靶向打击顽疾。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开展包联共建、志愿服务、服务环境优化等工作,强化重点领域治理,深化电信网络等四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开展有关专项行动,确保环境卫生经得起“细查”、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窗口服务经得起“细挑”、基础设施经得起“细看”,让文明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二是推动创文普法走深走实。将法治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各包联单位、普法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开展拉网式入户普法宣传活动,把创建文明城市和普法宣传有机结合,通过法律咨询、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文明城市创建法治知识,提高公民文明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发挥各类群体自治作用。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葭萌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自治作用,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创建,建实矛盾纠纷化解联调中心,创新推进道德超市积分机制,形成全域统筹、多元联动、各方融合的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提升文明程度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推出“4684”村规民约管理模式,将村民管理考评与自身利益挂钩,以量化考评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做主体,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力和动力。


实施“治污留绿”行动 坚持做到“住有绿居”

践行“双碳”目标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要以生态保护、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为重点,科学规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昭化路径。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以创建海绵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嘉陵江、白龙江等中小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和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努力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二是发展清洁能源。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白果风力发电、智同环保等一批绿色环保项目,大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是培育绿色产业。聚焦绿色家居产业,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争创全国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示范园区、全国知名智慧家居产业园区。聚焦“米、油、肉、酒”等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粮油加工、肉制品、酒类饮料与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做大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聚焦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围绕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生态畜禽3个特色产业示范带,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巩固提升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成果。聚焦生态康养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绿色低碳化,建设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