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达尔效应发生时,光就有了形状;当夫妻并肩冲锋在战“疫”前线时,浪漫就有了新定义。广元利州战“疫”紧张时刻,陈岳丽和罗耀东回到了他们最熟悉的岗位。
火速增援:成立方舱工作队伍
陈岳丽清楚记得一个时间:9月23日下午4点27分。手机铃声响起,上级组织急告:“龙潭方舱隔离点急需一个点长,请你马上增援。”
身在锦园酒店隔离点工作的陈岳丽很冷静:“好!我立刻前往龙潭方舱就任。”
“龙潭方舱隔离点共500个房间,我来的时候只有6个工作人员,如果这里要正式运行起来,人手肯定不够。”接管一个新的隔离点,陈岳丽首先要解决人员配备问题。“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陈岳丽心里已经拟好了一份名单。
通过与上级组织沟通协调,不到一天,这支由广元市利州区各级各部门及医务工作者组成的60人工作专班就建成了。
自此,陈岳丽就再没回过家,带着一床陪她“南征北战”的被子,正式开启龙潭方舱点长的工作。
“她好像对任何事都很乐观”
工作人员心里的陈岳丽犹如龙潭方舱隔离点的“定海神针”。
“在方舱隔离点里,有两个月身孕的孕妇,有独自带小孩的年轻妈妈,有坐着轮椅来的老人,也有刚下手术台,还没拆线的病人......”三年来,陈岳丽先后在5个隔离点担任点长,习惯了接到电话就动身奔赴下一个“战场”。吃泡面,睡地铺或行军床,都不放在心上,但细数隔离点的隔离人员,她立刻红了眼眶。
“出得了门”“上得了路”“进得去医院”三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在方舱隔离点,每个环节都无异于一场突发的“遭遇战”。
“我们对隔离人员建立档案,一人一档,专档专管,护送人员和隔离人员都按照二级防护着装,让病人‘出得了门’;补充车队,建立隔离病人转运专班,尽可能帮助大家‘上得了路’;联络医院分类处置,全力满足‘进得去医院’的需求……”陈岳丽说:“我跟他们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来告诉我们,我们都力所能及地帮助你们。”
并肩“战”疫:既是夫妻也是战友
落日余晖,橙色的微光洒落在罗耀东鼓囊囊的防护服上。“吃晚饭了吗?我今天牙有点疼,你怎么样啊?”这是陈岳丽和丈夫罗耀东每天最温存的时刻。
一个在龙潭方舱隔离点,一个在美意家酒店隔离点。物理的距离并没有阻隔两颗心的距离。“虽然不在一个点上,但只要想到两人为着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心里就会充满温暖与力量。”罗耀东说。
“已经有两年没有参加过父母的生日了,但是也很庆幸父母的身体健康,孩子也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说起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罗耀东满心愧疚。因为工作,他们无暇顾及家人,工作之余的一个视频电话成了他们唯一能尽孝心的方式。“疫情结束后,我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我想给爸爸妈妈们补上生日,我还想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