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惟实励新 奋楫笃行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城新区”彰显组织担当——新时代昭化组织工作综述

2023-12-01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赵柳月浏览:



星霜荏苒,春华秋实。新时代十年,是昭化闯关夺隘、乘势而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十年,也是昭化组织工作守正笃实、砥砺奋进服务中心大局的十年。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务实求真、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城新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聚奋进之力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次次党内集中教育,就是一次次思想淬火、一次次精神洗礼,锤炼着全区党员干部忠诚之志,汇聚起改革攻坚奋进之力。

突出政治统领,铸牢绝对忠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认真贯彻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快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修订区委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规则,建立推行换届后干部“四必谈、三回访”机制,以上率下推动班子团结一心、坚强有力。

突出党性教育,强化思想淬炼。坚持把加强对党忠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一以贯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把身边榜样、红色资源、理论宣讲串联成鲜活教材,广泛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党课开讲啦”等活动,自立自强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榜样力量闪耀生辉,天雄村史馆、太公红军山、张明秀事迹陈列室、初心广场旌旗飘扬,“昭化大讲坛”“广播书记”“声”入人心。

突出培训提能,锤炼过硬本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组织工作全局的核心主线,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全面启动“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突出分类更加精准、内容更加精细、对象更加精确,创新实施“一把手”提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1.8万余名党员干部在培训提能中拓眼界、壮筋骨、长才干。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精神力量,全区上下奋勇争先、跨越发展信心愈发高涨,广大党员干部感恩奋进、务实起行步伐愈加铿锵。


大抓基层  强执政之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近年来,我区以满足群众办事需求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建立“村能办”便民服务平台,将便民服务从“窗口”搬到“村口”,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村代办、村帮办”为“村能办、家门办”,95%以上的民生事项实现“不出村”办理,群众办事时间和开支分别缩减85%、80%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长足提升。这也是我区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分类施策,推动基层组织进步过硬。实施基层党建全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建设基层党建智慧平台,全域开展“红色体检”,实现16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升级转化,1011名党员庄重宣誓入党,组织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党务监测信息化、党建特色品牌化加快显现。扎实推进城市党建“补短攻坚”,全面完成学校、医院党政分设,组建7个行业党委,健全完善电商直播、快递物流等领域党组织体系建设,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显著提高,有效激活基层“神经末梢”。昭化镇朝阳村荣膺省级5A村级党组织,范书伟、何继光等省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扎根一线、示范引领。

合力聚势,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驻村干部“十五条铁律”,“鸭蛋书记”王梓惠媛、“乡村法官”李虹等大批驻村干部尽锐出战、接续奋斗,发挥优势、真帮实扶。持续做靓农民工党建品牌,组建7个驻外流动人才党委,464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勇挑重任,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研制出台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全省率先全覆盖挂牌“农村经营管理站”,成功入选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区,“药博园”“滨湖园区”等冠名国省典型案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两个方向继续努力”殷殷嘱托,天雄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美嬗变。

改革赋能,助推基层治理融合联动。深入实施乡村治理“一核四治”、城市治理“五项提升”,4个主题7条线路示范园(带、点)建设遥相呼应,83个基层治理示范点位多点发力,“一长四员”安置点后续治理模式入选四川省典型案例。推行“一网统揽”“多网合一”,全面完成社区网格优化调整,实施老旧小区拆墙破院、一体管理“微手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事来协商”、“四三”纠纷调处化解模式深入人心。深化共建东西部协作“拱昭红盟”,实现基层党建与产教发展良性互动,助推大蜀道文旅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等再上新台阶。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疫情防控、创文创卫、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389个支部堡垒、12334名党员先锋闻令而动、冲锋一线,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举贤任能  成发展之势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把领导班子配优建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全区组织系统始终以培养造就堪当“四城新区”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执政骨干队伍为己任,坚持弘扬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按照使用干部扬长避短、培养干部扬长补短、关爱干部扬长容短思路,着力健全选育用管全链条,锻造高质量发展葭萌铁军。

坚持以德为先,严把政治首关。突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示范推行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建、管、用”全链条模式,细化5类25项量化评判指标,探索建立政治素质综合评价机制,切实把政治素质相对抽象的“隐性特征”细化为“显性条款”。综合联合式日常考、点穴式专项考、沉浸式年度考、立体式综合研判,全方位、全过程、近距离掌握干部一贯表现。制定干部政治素质表现综合评价表,在专项考核、日常研判中,分别用“比较符合、不太符合”进行“双向评价”,画准画实干部“政治形象”,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过硬、实绩突出、各方认可。

坚持事业为上,建强骨干队伍。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贯彻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对有担当善作为和实绩突出的干部重点培养、大胆使用,对履职成效不明显的“躺平”干部及时调整免职,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一大批敢于担当、实绩突出干部脱颖而出。结合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届中调整等,纵深推进“头雁”计划和“专业归位”行动,推动实现全区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经历来源明显拓宽,整体功能大幅提升。

坚持内外兼修,抓牢育火储薪。大力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青蓝”计划,严格落实年轻干部储备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红黄牌”预警提示制度,分层分类建立“青蓝”干部培养库,年轻干部“蓄水池”更加充盈。全面推行导师帮带机制,持续畅通拓宽年轻干部上挂下派渠道,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到一线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薪火相传、青蓝相继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创新开展“我的葭萌青春”座谈会,常态举办“智汇昭化”研讨会和我的选调“声”风采展系列活动,年轻干部向心力、归属感不断增强。

坚持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紧扣抓好年轻干部党的创新理论培训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制定《年轻干部“十不准”行为准则》,开通“码上举报”平台,19支“阳光监督员”队伍定期明察暗访,线上线下严防“早节”失范失守。强化正向激励,出台《关于加强退职未退休干部管理和作用发挥的五条措施》,引导退职干部续写担当。制发《昭化区开展干部争先提能行动工作方案》,建好用活100万干部暖心关爱帮扶基金,打出考核奖励、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澄清保护、容错纠错、心灵守护激励“组合拳”,大张旗鼓地支持实干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全方位激发干部心无旁骛拼经济搞建设活力。

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作风扎实、能打胜仗的干事尖兵队伍正加快集结,迫不及待在奋进昭化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跃马酣战。


“昭”纳英才  汇创新之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昭化是‘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选择昭化是‘数一数二’的选择。在昭化,我将是你们最交心的知己、最可靠的朋友、最坚强的后盾。”在人才引进专场宣讲会上,区委书记刘自强满腔热忱,欢迎莘莘学子到昭化开创事业、成就梦想。近年来,昭化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智力支撑,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成功跻身全省第二批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行列。

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坚持紧盯需求“靶向引”、借势借力“柔性引”、招商招才“同步引”并举,设立20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迭代升级“1+1+N”人才新政3.0版,真金白银、真情实意招引绿色家居、食品饮料、新型材料等专业型人才700余人,柔性引进“周末工程师”80余人,人才总量突破4.8万名,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加速成势。

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坚持引育并重,全方位、多角度培养人才,大力实施“葭萌英才”培育行动,建立“政校企”人才培养联盟,先后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达成人才交流合作协议,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校(院)企地合作基地、企业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应运而生,推动优秀人才在技能实训、项目合作、技术攻关中成长成才,先后吸纳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和创业青年上千名,11类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以伯乐相马之术用才提才。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动态建立研究课题项目库,探索推行“本土人才组团+周末工程师献智”人才组团服务模式,分类组建葭萌英才服务团,常态开展“五进”下乡入企解难题、送技术活动,先后创立园区人才服务中心5个,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6个,推动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王家贡米”育种带头人陈定全作为全市唯一入围“中国好人”,“最美渔技员”徐国刚、“泡菜女王”周俊英等优秀人才先后斩获省市级人才称号。

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爱才之心,折射出一座城的温度。坚持以最高礼遇扩容升级人才服务举措,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建立面对面“问需求”、点对点“解难题”机制,打造“政务服务、双创服务、生活服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高规格组建“葭萌英才联谊会”,深入实施人才“三安工程”,持续拓展“葭萌英才卡”服务半径,品牌化举办“葭萌有约·缘来是你”系列活动,不断助推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厚植人才发展生态。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大美蜀道、诗意昭化,这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人才沃土,正张开双臂、敞开怀抱,广纳天下英才,共同奏响智“汇”葭萌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踔厉奋发。未来五年,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城新区”的关键时期,新征程新使命,全区组织系统将坚定不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记嘱托、守正出新,感恩奋进、精业笃行,奋力答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昭化答卷,矢志扛牢谱写昭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组织担当。

END



编辑:赵柳月

责编郑晓玲  徐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