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昭化区认真办好全区48件民生实事,安排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11.6%。有了财政的支持,一项项惠民政策和举措得以顺利落实落地,不断改善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城乡道路平坦开阔,农家小院、老旧小区优美宜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随意走进昭化区的一处村庄或社区,一幅幅自然和谐、满载幸福感的画面,正和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号角声,在诗意葭萌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昭化区正用民生事业的发展强音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演绎更多精彩蝶变。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昭化区2024年两会于3月14日闭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旧是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城新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昭化区主要领导在会上明确表态。
近年来,昭化区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认定省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示范站1个,创新开发“薪安昭化”维权服务平台,实现维权事项“指尖办”,农民工转移就业8.5万人,卫子镇劳务专合社被评为省级星级劳务专合社。
2024年昭化区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这些信号,将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28套,让更多群众住有所居;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28套,让更多群众住有所居;大力实施“一老一小”关爱工程,持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设公立托育机构3家,新增托位数200个以上。
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让老百姓过上“健康”日子

不久前,广元市昭化区慢病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昭化区可为更多慢病患者提供更贴心、更系统、更智能的慢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实施与发展,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加强疾病预防和慢性病控制。昭化区以推进“健康昭化”建设为引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依托,不断加强健康管理,努力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患慢病多年的殷泽勇以前主要在广元市中医医院进行监测治疗。昭化区建有慢病管理中心后,他便利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身体近况进行全面检查。
“相较之下,在昭化监测治疗更方便些。取药、用药,也不用特意抽时间去排队,下班后随时可以领取。”殷泽勇说。
村卫生室医保结算实现全覆盖,医保报账从“窗口”搬到“村口”,昭化区建成了省级健康促进县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医生的专业技术、服务态度等各方面都很好,还帮助免费办理各项手续,做得很周到。” 这是许多患者的一致心声。
下一步,昭化区将大力实施健康守护工程,优化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争创健康四川示范县。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让老百姓过上“美”日子
宜居、宜业、宜游,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趁着春色撩人,来到昭化踏青,只见城乡面貌靓丽,环境整洁干净,空气宜人,群众的幸福感成色足、底色亮。
过去一年,昭化区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环保区域空气质量持续稳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同时昭化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督察问题整改。
成效看得见:土壤环境保障有力,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2023年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造林育林1.68万亩,动态管护、保护修复古树名木1106株,打造国家储备林样板基地2个。建成苍鹭生态保护公园1个,柏林湖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昭化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024年,昭化区将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完成采煤沉陷区土地修复项目、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用心用情守护好美丽净土。

编辑:赵柳月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