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昭化区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鼓励学校用活用好
课后延时服务时段
推动学校“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特色发展
走进区实验小学的陶艺课堂,美术老师正带领学生们制作泥塑,孩子们大胆想象、积极创作,通过搓、揉、嵌、按、刮等一系列动作,让原本普通的陶土变成栩栩如生的各式造型。基础塑型完成后,再经过自然阴干、上釉和高温烧制等工序后,有特色又有温度的作品便新鲜出炉。
“学校开设的陶艺课很有趣,我们很喜欢,课上我们了解了很多陶瓷文化,当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后特别有成就感。”区实验小学学生蒲香霖说道。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多元成长,2020年,区实验小学紧抓东西部协作契机,在学校内成立广元窑文化传承基地,将广元窑黑陶烧制技艺恢复作为特色校园文化。
“自广元窑传承基地落成,我校便将广元窑黑陶烧制技艺纳入了学校课程计划,成立了陶艺社团,开发了校本课程《陶陶乐》落实专职教师,将每周五的课后延时服务作为陶艺社团活动时间,目前社团的学生基本学会了炼泥、拉胚、晒胚等工序,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区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何欢说。



为更好发挥学校在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主阵地作用,近年来,昭化区各中小学将优秀地方特色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让射箭提阳戏、柏林沟金钱棍改编的《傩傩舞》《打莲花》等非遗文化走进校园,不断增强地方特色文化的内生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融入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区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曾才荣表示。

编辑:赵柳月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