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北京的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气温升高的同时,蚊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蚊子这些小东西,真的是让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那恼人的嗡嗡声在耳边回荡,不仅干扰我们的生活,还会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独特的“印记”。这些“印记”有时表现为显眼的大包,有时则是小小的红点。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蚊子是怎么吸我们血的?
蚊子首先会利用其天赋异禀的嗅觉,通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排出的体液寻找合适的目标。当找到目标后,蚊子会将尖锐的口器刺入人的皮肤。
蚊子的口器其实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结构。蚊子头部共有六根“针”,其中两根带锯齿的是作案的主要工具。


被蚊子叮咬后呈现出不同的状况,有的人是面积较大的包,有的人是较小的红点,其中的缘由主要与蚊虫的毒性和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程度有关。
免疫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物质,其主要职责是与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变异细胞展开斗争,以此保障人体的健康状态。在正常人体的诸如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各种体液中,存在着许多具备杀伤或抑制病原体效能的物质,比如溶菌酶、防御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之类。当病菌、病原体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首先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片段,接着在自身表面呈现出来,成为抗原。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部位时,B 细胞(源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会因受到外部抗原的刺激而改变形态,使体积增大,转变成浆细胞,可分泌抗体来专门结合并清除抗原,从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而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时,T 细胞(来源于胸腺的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能够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对抗原或异物进行清理,维护人体健康。在感染首次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对该致病物质留下记忆,这样以后如果再碰到相同致病物质入侵时就能准确且快速地做出回应。
一般来说,被毒性较强的蚊虫(如花蚊)叮咬后,身体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症状和瘙痒感。如果你以前从未被某种蚊子叮咬过,那么初次遭遇时,情况会更加特别。当蚊子将口器插入你皮下组织的血管中时,它会从唾液腺中分泌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确保口器能够顺利拔出。当蚊子完成吸血并将口器拔出后,毛细血管会出血,形成一个小淤点。再加上蚊子的分泌物,它们共同作用,引发了轻微的炎症反应,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小红点。

来源|豆包AI生成
有趣的是,如果你频繁地被同种蚊子叮咬,免疫系统的反应也会逐渐变得“麻木”。就像久经沙场的战士,对于熟悉的敌人逐渐习以为常,不再产生强烈的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对于蚊子叮咬的反应会逐渐减小,蚊子包也不再那么明显。

蚊子叮咬的困扰、防护及叮咬后处理方法
无论出现大包还是小红点,蚊子叮咬都会给我们带来不适与困扰。为了避免被蚊子叮咬,我们可以使用蚊香、蚊帐、花露水等进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