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
昭化区通过建立完善
“村集体+企业+专合社+农户”
联农带农机制
大力发展茯苓产业
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这几天,在磨滩镇金华村,茯苓种植户们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接菌种、上药、覆土等,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磨滩镇金华村种植户赵稀华说:“通过政府搭台,专家授课,让我学会科学种植茯苓。去年我种了2亩,收入近5万元,效益还是可以。”



今年以来,磨滩镇金华村将茯苓产业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助农增收。
磨滩镇金华村副主任张万荣说:“我们村今年种植茯苓500余亩,在茯苓的种植过程中,我们负责联系和提供菌种,并成立了2支本土专家队伍进行种植跟踪指导服务,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回收,让种植户的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稳定带动40余户老百姓增收,解决200余人就业。”
除此之外,磨滩镇磨滩村、中华村等5个村也发展了茯苓产业,并依托劳务专合社与区内外茯苓企业进行合作。今年,该镇发展茯苓产业1000余亩,共带动110人聚集产业链。预计今年可实现年产茯苓2000吨,产值1600万元,带动就业超1000人。
磨滩镇金华村种植户孙国兴说:“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又多种了1亩多茯苓,与专合社直接签订合同,销路不愁,价格也很可观。”



近年来,昭化区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建立起“订单保底、盈利分红、就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供菌种、包技术、保回收”一体化服务,实现企业、集体、农户合作共赢。今年,昭化区共发展茯苓产业5000亩。
区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姝说道:“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昭化区资源优势,按照‘一核四区’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全域推广茯苓‘种一轮三’复合轮作模式和‘352’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四川佳华等经营主体,强化与华润三九药业深度合作,持续推动‘昭化茯苓’区域公共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林农收益,推进‘昭化茯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罗 楠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