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
广元市昭化区
“源泉”工程蓄足后备力量


原文如下

△昭化区冯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原后备力量肖华在重庆展销会场介绍来料加工车间生产的工艺品。
近些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针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难题,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源泉”工程,健全积蓄选任、充电提能、激励保障“链式”管理体系,着力锻造一支有能力、有口碑、有实绩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昭化区王家镇红庙村文书、后备力量吴思颖向群众宣传产业发展政策。
探索“三个一批”回引储备模式,严格选拔标准和程序,从35岁左右的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中选拔一批,从优秀退役军人和乡村医生、教师中遴选一批,从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中回引一批,采取“进出调整、动态平衡”的方式进行补充优化,为每个村培养储备后备力量2名以上。
△昭化区照壁村副主任、后备力量吕兴艳走访村中老人。
采取“理论+实战”“导师+基地”等方式,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头雁孵化等培训资源,组织200余名村级后备力量赴成都、杭州等地开展专题培训。开展“村干部进机关”跟班锻炼行动,遴选年轻后备力量到区级部门,开展为期1—3个月学习历练,并建立镇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3+1”导师帮带护航等机制,有效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实行“一人一档”全程跟踪管理,采取“半年一汇报、一年一评议”考评方式,对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级后备力量,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历提升计划,及时补充到村“两委”班子空缺岗位。

编辑:余莎莎
责编:郑晓玲 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