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全国土地日 | 守护我们的宝贵资源

2024-07-01来源:昭化区融媒体中心作者:罗楠浏览: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一年一度的“全国土地日”来了

有关“土地”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2024年6月25日是全国第34个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是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也是“十四五”期间沿用的主题。



全国土地日的起源

中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6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正是为了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1、什么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蔬菜)为主。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


永久基本农田:指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2、什么是非农化、非粮化?

非农化:指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如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等。


非粮化:指农民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如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让宝贵的耕地资源成为我国永续发展的坚固基石。


3、什么是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实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主要有两个方面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


4、为什么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分为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两种。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耕地保有量、人口数量、城乡建设用地数量、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粮食需求等因素,经科学研究,综合算出来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底线,必须坚守。


土地是生命的摇篮

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全国土地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珍惜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

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编辑:罗   楠

责编郑晓玲  徐   

审核:白   琳

监制:冯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