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发布了关于对2023—2024年度
优秀创新案例和选送单位进行表扬的决定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党校报送的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被评为2023—2024年度优秀创新案例
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2023—2024年度优秀创新案例获奖名单
一、优秀创新案例(30个)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党校: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这个优秀创新案例吧
原文如下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广元市昭化区基层治理“一核四治”的启示
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党校 广元市昭化区行政学校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昭化区坚持“党建+”系统思维,积极探索构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一核四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筑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扎实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于202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连续6年被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二、做法成效
(一)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桥头堡”
一是筑牢治理战斗堡垒。健全“支部+村委+监委+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体系,出台昭化区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坚持“一支部一策”,实现动员部署、问题攻坚、评估验收“三个必到”,联动解决领导班子涣散、制度落实不力等问题。二是锻造治理骨干队伍。研制村常职干部专职化管理办法。推行区委党校重点训、镇党校覆盖训、跟班学习异地训“三训”模式,全覆盖轮训村干部1200余人次。三是搭建治理服务平台。全覆盖建成集党群服务、社会保障、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村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村干部8小时轮流坐班制和24小时值班制。大力推行“1个中心阵地+N个服务站点”模式,社保医保、惠农贷款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二)坚持自治强民,群众参与“零距离”
一是规范议事制度。修订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遵守情况与道德积分、“五好”评选、产业扶持力度紧密挂钩。推行“道德积分制+村规民约+星户评选+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形成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评议的“四自”自治模式。二是开展事前协商。村(社区)通过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居)议事会等形式对村(社区)内重大事项积极开展事前协商,有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三是严格议事程序。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创新推出“公开决议、主动践议、群众评议”议事制度,对涉及村民利益或村民普遍关心的土地流转、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大事项严格实行民主决策,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三)坚持法治惠民,撑起法治“ 保护伞 ”
一是建立“一支”法治队伍。区镇层面分别成立法治乡村领导机构,各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法治乡村机构,重点培育“法治带头人”,全面落实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二是规范化建设“两室”。按照场地、制度、经费、人员、台账“五落实”要求,全覆盖建设法治宣传室、人民调解室126个,2023年累计预防矛盾纠纷发生500余件,排查调处197件,调解成功率达98.5%,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三是健全“三级”援助网络。建成镇法律援助站20个、公共法律服务点66个,以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镇、村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为补充的三级援助体系逐步形成。
(四)坚持德治安民,引领时代“新风尚”
一是文明积分激励。制定文明新风积分评定标准,明确一票否决项、扣分项和加分项,由通过群众大会民主选举评定小组126个。二是先进典型带动。按照“环境卫生好、生产生活好、邻里关系好、家庭和睦好、集体活动参与好”的五个创建标准,评选星级文明健康示范户1.6万余户。扎实开展“感动昭化十大人物”“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模范人物等评选,通过探索榜样激励、积分激励、评价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方式,引领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宣传教育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区镇村三级组织体系。依托基层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组建知客、民间文艺工作者等5支宣讲队开展各类宣讲。
(五)坚持智治利民,打造治理“新引擎”
一是聚焦镇村联动。加快推进“天网”与“雪亮工程”的联网应用,推动“慧眼工程”建设应用,促进管理平台与综治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城管中心深度融合,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预置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治安防控“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聚焦共建共享。强化行政和社会资源联网,将公安天网、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行业融入“雪亮工程”平台,实现全区公共监控视频“一张网”。三是聚焦重点领域。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热点和难点,为行业部门管理提供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126个村搭建“村能办”便民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把便民服务从“窗口”搬到“村口”,实现群众事项“一次办、即可办、村能办”。
三、实践启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要完善党的领导体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释放基层党组织的“头雁效应”,从乡贤能人、退役军人、第一书记等群体中,选拔和培养人才,提升群众工作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激励制度。构建乡镇、村(社区)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责任体系,将平安建设实绩作为党建与发展综合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压实基层平安创建主体责任。
(二)确立人民本位价值,更新基层治理理念。树立科学治理理念是准确把握基层社会治理方向的前提,必须从整体上确立人民本位的治理价值,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做到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共建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吸收共治智慧,让人民群众共享治理成果,使每位社会成员都能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建言献策者、受益者。昭化区通过构建“1个中心阵地+N个服务站点”工作架构,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吸收进来,实现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既广泛、朴素、原汁原味,又精准、专业、有理有据。
(三)强化公共利益联结,营造基层治理环境。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在个体诉求中寻求利益共同点,大力培育并拓展社会公共利益。昭化区推行“道德积分制+村规民约+星户评选+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的“四位一体”模式,在个体诉求中抓住利益共同点,通过“利益联结”将群众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持一致,大力培育并拓展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民主协商、沟通议事等形式妥善处理不同个体间的利益分歧和冲突,营造和谐有序的治理环境。
(四)厘清主体责任边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要充分发挥不同行动主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建立常态化的责任分担机制,使个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持续的共同参与中得以形塑和强化。要明确不同行动主体的治理责任清单,明晰不同行动主体的治理责任边界与行为准则,引导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网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协同共治强调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共识导向、协商决策,尤其强调治理过程中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有机协调。要建立协同共治的保障机制,健全利益联结整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多元协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要建立协同共治的监督机制,健全协同共治制度落实的监督清单,动员各类治理主体参与其中,制定科学评估标准,定期落实、反馈和督导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