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去追忆一位带领村民脱贫奔康的村支书。他带头发展产业差点败光了自己的家当,他在癌症晚期仍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
每天早上8点,往返于虎跳镇和南斗村的公交车定点发车,搭载着十几名南斗村民去往10多公里外的集镇。通村公交,这在广元大大小小的乡村中并不多见,南斗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条件,是因为村里修了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
南斗村位于嘉陵江畔,是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移民村。2010年,张绍清上任南斗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件大事就是筹划整村移民搬迁。以前零散的村落终于聚合在一起了,张绍清开始带领群众选址,拓荒,平场,修路。通村公路需要占用村里一些良田,其中也包括张绍清家,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但张绍清却不管不顾主动第一个带头站了出来。
占地修路,张绍清第一个站出来,移民安置点建设,张绍清也是费劲心血。为了修建新房,并不富裕的村民们大多借了外债,张绍清知道,不能因为修房的资金压力让大家今后的日子更难过,他就凭借自己以前做生意的关系,到处托人谈价格,让村民们修房少花钱。
搬迁过后的小山村要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带领大家增收,面对库区三面环水,土地贫瘠的特殊环境,张绍清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在前面探路,行就推广,不行就重来”,绝不让百姓盲目发展。就这样,“开路先锋”张绍清和村社干部跑遍了广元周边县市,甚至到外省考察,他们村先后种过辣椒,养过山鸡,种过木耳、百合、核桃,但都失败了,两年时间下来,张绍清自己就亏了30多万。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他从没有放弃过。
2015年11月,张绍清被查出肝癌,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不久,他又带病投入到了工作中。也是在那一年,张绍清终于为村里找到了发展黄桃产业的思路。直到组织全村栽下黄桃树,他才放心的继续治疗,24天以后,张绍清因病去世。
2016年,南斗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2016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000余元,实现了3年翻番,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南斗村也在当年被命名为广元市“四好村”。
脱贫攻坚的路上,张绍清总是在前面探路,不惜损失家产也要为百姓趟出一条致富路来。在他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爱民情怀。
(《四川观察》编辑 蒋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