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
《四川日报》刊发
《昭化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实施“替代服务”给留守儿童“家的温暖”》
原文如下
5月25日,正值周末,广元市昭化区卫子初级中学校园里,60多名学生在值班老师马龙照和王金曙的带领下,做作业、学画画、打篮球……快乐又充实。
这些学生都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他们大多数选择寄宿在学校。地处盆周山区的昭化区过去区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目前全区留守儿童占比50%左右。
近年来,昭化区在全覆盖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学生营养餐改善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替代服务”,让留守困境儿童平时、周末、寒暑假可以在学校寄宿,由老师“替代”家长开展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活动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卫子初级中学校长史小红介绍,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有家一样的感觉,学校不断完善宿舍条件,淋浴设施、热水等一应俱全。同时在乡村少年宫开设书法、绘画、电子琴、葫芦丝等课程,平时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到了节假日,学校里享受“替代服务”的207名寄宿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9个兴趣小组的活动。
“节假日寄宿在学校有老师帮忙指导作业,有空的时候,老师还会带我们到周边的‘王家贡米’基地、广元港等地参观学习,增长见识。”九年级的汪小梅(化名)说,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学校的老师给予了她像父母一样的关怀。
七年级的李睿(化名)更是在学校和“教师爸爸”的关怀下重拾笑容。此前,李睿的爷爷奶奶和父母相继离世,他由姑姑和舅舅轮流照料,学校成为他的第二个家。那段时间里,他变得非常消沉,上课无精打采,常常发呆,也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免去李睿全部费用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关心和照顾他?学校开展了专题研讨。结合寄宿制的特点,班主任邹生平当起他的“教师爸爸”,不仅在学习上对他进行指导,还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生活情况,帮助他逐渐走出心理困境。如今,李睿还加入了学校男子足球社团,在绿茵场上重拾信心。
自2017年试点“替代服务”以来,卫子初级中学已经有多名留守孩子考上理想的高中、获得国家级征文奖、登上市级演讲舞台……据介绍,“替代服务”还在昭化区王家镇小学、虎跳初级中学开展。
2024年春季学期,昭化区中小学寄宿学生达到9000余人。昭化区副区长左家友表示,昭化区将继续加大投入,改善提升办学条件,让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安心“住下来”;同时,继续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扩大替代服务实施学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