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嫁接“新希望” 剪出“金丰景” ——从一棵树看中国早熟蜜柑之乡新质生产力跃迁

2025-04-03来源:资阳观察作者:王丽君浏览:

在长江中上游最大、四川唯一的早熟蜜柑基地——资阳市雁江区,27万亩柑橘正经历着一场“甜蜜革命”。行走在春日的橘园,嫩绿的新梢在嫁接刀口迸发生机,“金剪子”在枝头翻飞修整树形,新质生产力正在这片热土蓬勃生长。

从传统蜜柑到明星品种“雁媛”,从经验种植到技术赋能,这个年产46万吨柑橘的“中国早熟蜜柑之乡”正突破传统桎梏,以品种为核、技术为翼、人才为帆,闯出一条产业跃升的“黄金航道”。

丰裕镇高洞村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品种革新:老果园焕发“第二春”

在丰裕镇高洞村的柑橘现代农业园区里,去年完成嫁接的80亩“雁媛”新梢已窜至成人高度。果农王治国轻抚嫁接口解释道:“这是‘高接换种’,保留老树根系和主枝,只换上半部分品种,就像给果树‘换脑袋’。”他身后,成排的柑橘树呈现独特景观——遒劲的老树干托举着嫩绿的新枝,仿佛在诉说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丰裕镇太吉村工人嫁接。

这场“橘树整形术”背后是残酷的市场倒逼。作为“中国早熟蜜柑之乡”,雁江区的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凭借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老品种雁江蜜柑在全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随着市场消费升级与种植技术迭代,雁江的传统柑橘品种逐渐显露出品种老化的问题。尤其是在柑橘品种丰富多样的今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雁江的老品种蜜柑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果农们陷入“高产不增收”困境。

面对品种老化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双重夹击,雁江区直面问题,以区委“三化联动”战略为指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选定“雁媛”作为破局利器。这个集抗病性强、甜度高、口感细腻、早熟等优势的新品种,在2024年试卖中创下每斤10元的高价,亩产值较传统品种增长近200%。

在跃达家庭农场,20亩“雁媛”已成技术“样板间”。雁江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蓝平算着经济账:“传统蜜柑亩产1.1万斤至1.2万斤,按每斤1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产值仅1万至1.2万元不等。‘雁媛’亩产预计3000斤,每斤售价可达10元,每亩能卖3万元。”

数据对比刺激着种植户神经,他们的种植热情也被点燃。2024年,雁江区在6个镇、20个柑橘聚集区,采取“统一提供枝条、统一嫁接技术、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管理技术”的模式,完成“雁媛”品种改良面积累计达4000亩。

丰裕镇雁媛新品种示范园。

金剪传技:田垄间走出“新农匠”

如果说品种改良是产业升级的“种子”,那么技术赋能则是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

3月24日的丹山镇堰塘村,90把修枝剪在晨曦中寒光闪烁。在资阳市雁江蜜柑“金雁剪”修剪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手起剪落,将枯枝、病害枝等清除掉,很快就让杂乱的树冠变得错落有致。随着此起彼伏的树枝修剪声在园中响起,一棵棵柑橘树在“剪刀手”的修剪下,焕然一新。

雁江蜜柑“金雁剪”修剪技能大赛现场。

这场“田间奥林匹克”是雁江技术攻坚的缩影。2月嫁接培训、3月管护交流、修剪大赛......春季的柑橘园变身开放式课堂,为果农带来了新技术、新希望。

这些技术培训犹如及时雨,既有专家下沉式指导,更搭建起果农互助交流的平台,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2月28日的嫁接培训会上,专家手把手演示锯桩、削芽、缠膜技术,南津镇种植户王福军现场学会嫁接诀窍,当即决定扩种70亩;3月12日保和镇技术交流会上,种植户成正儒分享的“通风透光修剪法”,让迎接镇果农辛国忠直呼“找到了高产优质的钥匙”。

春季连续三场技术活动,以“理论+实操+竞技”的培训模式,让果农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对新品种改良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全区柑橘产业升级和雁媛柑橘品种改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去年‘雁媛’已经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今年,更多的柑橘种植户愿意参与‘雁媛’柑橘品种改良。”据蓝平介绍,2025年,雁江区“雁媛”柑橘品种面积将新增约1万亩,产量达到200万斤左右。计划至2027年,全区“雁媛”品种推广面积将达到5万亩,并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早熟柑橘主产区。

记者手记

行走在雁江的柑橘园,最动人的不是压弯枝头的硕果,而是涌动在田间地头的革新力量。从刀剪相向的品种改良,到薪火相传的技术攻坚,这里的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泥土的生长。当花甲老农戴着老花镜学习嫁接技术,当“雁媛”接穗在老树上迸发新芽,我们看见: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就藏在这份既敢破敢立、又脚踏实地的前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