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39-6280182
  • 您好!欢迎来到还看今昭,昭化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QQ咨询
互联网违法举报
0839-8722512 zhqwxzx@163.com

广安:从“一米视角”看城市“友”爱

2025-08-18来源:魅力广安作者:尹晓琴浏览:

8月15日傍晚,西溪河畔晚风轻拂,驱散着暑热。广安市西溪峡公园两侧的儿童乐园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坐滑梯、堆沙塔,尽情享受着惬意时光。


“我天天带他来这儿玩。这里小朋友多,热闹又凉快!”家住附近的周道林坐在休息区,一边与其他家长闲聊,一边轻摇蒲扇,脸上满是惬意。许多家长都有同感:如今带娃确实“省心”多了。这份“省心”,源于近年来广安市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所做的诸多努力。

2024年6月,广安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三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7年,具有广安特色的“三型”城市基本建成。如今,不妨从“一米视角”,看看广安市如何为孩子们织密温暖守护网。

城市空间“微整形”

让成长环境更友好

在政策指引下,广安市妇联率先行动,持续推动多领域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整合各类公共空间资源。除西溪峡公园外,深广人才公园、渠江红滩音乐公园、五一公园、银鼎山公园等场所,均设有专门的儿童游玩区,这样的场景在广安随处可见。

以儿童友好的“小支点”,撬动城市发展的“大格局”。近年来,广安主城区新建成公园绿地92个、城市绿道196公里,累计配建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设施等200余处,建成城市驿站26座,配建书吧、水吧、健身器材室等公共服务设施38套,儿童成长环境持续优化。

更暖心的是,广安市开通了首条连接多所学校的儿童友好主题公交专线,为孩子们的出行增添了安全与便捷。

“儿童友好,不仅体现在硬设施,还体现在软服务上。”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蓉说。

在儿童友好社区广安区中桥街道白塔社区,“童心绽放,筑梦未来”系列活动历时10个月,累计服务儿童超600人次。活动以儿童需求为核心,设五大特色板块:“儿童议事厅”让12名儿童代表参与社区治理提案;“小小志愿者服务队”培养小小讲解员和文明劝导员;“创意手工坊”链接非遗漆扇与现代创意;“安全教育小讲堂”覆盖应急救护、性教育等实用知识;“亲子互动课”通过瑜伽、阅读强化家庭纽带。

家住白塔社区的刘红霞欣喜地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以前见人就害羞低头,现在能大方讲解社区历史了,手工课上的漆扇作品还在社区展览呢!”

架起千里“乡情桥”

护航“小候鸟”团圆路

跨越1500公里的拥抱,8岁的胥梓言扑进父亲怀里的那一刻,28小时长途跋涉的疲惫瞬间消散,团圆的笑与泪在东莞大朗巷头文化广场交织。

“早上8点我就在这儿等着了。”在大朗经营面馆十几年的胥国东眼角湿润,“我要好好努力,早点把女儿接来一起生活。”

据统计,前锋区35万户籍人口中,有8万余人在东莞务工,仅2.58万人的广兴镇,就有约1.5万人在大朗镇务工。每年孩子放暑假,都是胥国东和乡友们既喜悦又为难的时候——谁不想和孩子们团聚?但团聚并不容易:没有直达列车,需辗转重庆、广州;来回车票、孩子的路途安全……每一件都是烦心事。

为解决留守儿童暑期团聚难题,大朗、前锋两地公安机关在“乡情警务”机制下,创新开展护航“小候鸟”团圆行动。今年7月3日,孩子们再次踏上这座千里“乡情桥”。这是广安护航“小候鸟”的第二年,规模从去年的127名扩大到今年的326名留守儿童,民警、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守护着这份跨越山川的思念。



这场特殊的“迁徙”充满温情细节:孩子们信纸上的无声思念、志愿者哄睡的喃喃轻语、民警深夜的一次次巡视……甚至到了大朗,还有一群“小黏人宝”抱着民警蒋成军舍不得撒手。这背后,是民警们用责任与温情搭建的信任桥梁。

多彩假期“不打烊”

让成长时光更精彩

“逆向团圆”解决了见面问题,可工作之余如何“带娃”又让家长犯了难——孩子们初到大朗,在陌生地界独自出门总让人不放心。对此,前锋区与大朗镇积极响应,联合开展暑期托管班,“官方带娃”如及时雨般解了家长们的燃眉之急。

8月1日下午,“前朗七彩营”假日学校结业仪式暨亲子团建活动在东莞帝豪花园酒店亲子乐园举行,身穿黄马甲的“小候鸟”们在家长注视下大方展示才艺,共度多彩假期。“既能和孩子团聚,又让我们省了心,太好了。”家长张翠感慨道。

在解决跨省“带娃难”的同时,广安本地的暑期托管服务也在不断升级。团市委积极行动,以“爱心托管班”为载体,广泛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红色研学等特色服务,全方位陪伴关爱儿童。

今年暑假,广安市按照“项目管理专员+专业老师+志愿者”模式,在全市举办约50个“爱心蜀托”暑假托管班,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等活动,服务儿童1200余人;同时组织红色研学活动3场,开展航天科技、机器人等公益培训4期,服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300余人。

在广安区浓洄街道翠屏路社区,兵团美术家协会会员万明龙带领儿童探索素描艺术,区图书馆同步开设绘本阅读角,孩子们在画笔与书页间感受美学启蒙;邻水县托管课堂上,检察官通过情景模拟教授防性侵、防毒品课程,在互动问答中强化“六防”安全意识;华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非遗剪纸技艺走进课堂,儿童亲手剪出红兔与火箭图案,在传统手工作品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托管班有老师教手工、讲红色故事,还能学安全知识,我们干活也安心了。”家长陈道斌感慨。

育儿服务不仅限于暑期。近年来,广安市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不断延伸儿童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新建、改扩建托育服务机构、幼儿园托班33家,建成托育服务机构257家、托位12709个;2018年以来,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17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86.72%、59.02%,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域整体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地级市;130所学校与105所成渝优质学校结对,引入成都七中、重庆巴蜀中学等优质学校与全市14所学校开展双师教学,覆盖班级140余个、学生7400余人;依托市儿童福利院打造家庭式居所,“类家庭”养育模式经验在全省民政系统推广;推行全市检察官兼任“童伴之家”法治辅导员,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课;720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从不是一句口号。近年来,广安市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理念已融入社会生活、成为发展共识。接下来,广安市将继续立足儿童需求,着眼高质量发展战略,让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交融,使政策温度可感可及,为每一颗童心铸就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