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巴山深处满目葱茏。在达州市万源市的苍茫林海间,1052株跨越千百年时光的古树名木巍然矗立,不仅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图谱。
作为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近年来,万源市精准施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积极开展守护“绿色记忆”创新实践,全力筑牢古树名木安全屏障,持续推动古树名木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万源市有一级古树51株,二级古树106株,三级古树895株,分属26科、61种,包含柏木、铁坚油杉、银杏等多个树种。
“一树一策”守护“绿色资产”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施行以来,万源市严格贯彻落实“条例”规定,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持续守护绿色“活化石”。
在实际工作中,万源市各级林长、林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对万源市辖区内的所有古树名木进行巡护,进一步全面掌握了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生长状况等情况,建立了相关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并为每一株古树名木办理“身份证”,实现“一树一档”精准化管理。
“保护古树名木,离不开科学养护。”万源市曾家乡覃家坝村地处深山,境内古树名木较多。今年上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当地的古树名木,万源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还面对面为乡村两级林长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人员讲解专业知识,并进行技术指导。
据了解,万源市境内名木古树主要分布在河口、黄钟、石窝、竹峪等乡镇,具有“多、散、广、杂”的特点,其中还生长着上千年树龄的古树。
针对不同树种、树龄、生长环境等因素,万源市坚持“一树一策”原则,科学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对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采取复壮措施,改善其生长环境;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名木,及时进行排险加固;对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古树名木,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与此同时,万源市还严格落实监督管理,把万源的1052株古树纳入动态管理平台,加大三级林长定点定树巡护力度,大力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对衰弱、濒危、生长异常的古树名木实施抢救复壮,使古树名木重焕生机。
固本强基织密守护网络
在万源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点,还在于构建一套覆盖全面、责任清晰、科学规范、社会参与的常态化保护管理体系,全力推动古树名木实现高水平保护。
制度是实现古树名木长效保护的基石。万源市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并明确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主体,有效增强了全市上下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古树巡护。
与此同时,万源市还要求各级责任主体定期不定期对辖区内古树开展常态化巡护,及时发现并上报病虫害、生长异常、周边环境威胁等问题。同时,深入乡村基层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座谈会,向干部群众讲解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普及科学的保护知识、方法和相关政策法规。
此外,有关部门还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等方式,围绕古树名木保护政策解读与实务要点等内容展开详细讲解,全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专业能力与履职素养,进一步推动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深走实,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万源市有效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守护之网,营造出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力量从“旁观者”转变为古树名木保护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深挖价值赋能乡村振兴
古树名木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生态瑰宝,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地域文化与集体记忆的“活文物”。暑期以来,巍然屹立于太平镇牛卯坪村的“将军树”就迎来了众多瞻仰者,带动周边农家乐迎来了客流高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旅动能。
太平镇牛卯坪村“将军树”。
“将军树”本身为一株铁坚油杉,树龄超过300年,曾被评选为四川省五株人文古树之一,并荣登中华百株人文古树保护名录,是万源市古树名木中闪耀的“精神坐标”。1934年,在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期间,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在它旁边的蒋家院子运筹帷幄,红军将领们的战马就拴在这棵铁坚油杉之下。
“将军树”的传奇故事,正转化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强劲引擎。7月以来,位于牛卯坪村的“牧歌小筑”民宿就迎来了客流高峰。据民宿负责人介绍,暑假期间单日最多接待游客达200人,少的时候也有70至80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大部分游客来自万源市以外,包括巴中市通江县、陕西省紫阳县等周边地区。
“带孩子来,就是想让他感受下革命先辈的足迹,这棵树就是最好的课本。”来自陕西省紫阳县的张贵实专程带着刚上初中的儿子,来到“将军树”下感受着这座红色地标蕴含的精神力量。
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如今的“将军树”愈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通过将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历史遗迹与乡村旅游紧密融合,直接带动了牛卯坪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在这里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不仅为当下的发展赋能添彩,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多方聚力、专业施救,到织密网络、固本强基,再到深挖价值、活化传承,万源市守护古树名木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珍贵生态资源的保护,更是对厚重历史的铭记,对未来发展的奠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