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广安市各地水稻陆续收获。田间地头,收割机轰鸣作业,运粮车穿梭不息,烘干设备高效运转……一幅幅丰收画卷的背后,正是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挑大梁”的生动缩影。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的一系列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成为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岳池县临溪镇龙摊子村水稻收割现场(资料图片)。
政府搭台强服务
农民种粮少忧烦
“以前种地,从育秧到卖粮得忙上半年。现在只需打通一个电话,农机上门耕、无人机打药、烘干加工全不愁!”8月17日,岳池县苟角镇种粮大户王炜站在自家稻田边,望着远处正在作业的收割机开心地说,“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每亩节省工费120元,加工增值每亩多赚50元,10亩地一年就多挣1700元。”
王炜感到满意的这件事,源于岳池县成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油加工园,该服务中心建设农机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加工中心、大数据中心,组建农机协会,全县14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有效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在这里,种粮户能享受到“一条龙”的农业服务——360余台(套)农机提供耕、种、防、收全流程服务,年耕地服务面积5万亩次;6台烘干机,日烘干最高200吨稻谷,解决阴雨天气晾晒难题;4座现代化粮库,可储存稻谷7000吨;大米加工线日加工150吨稻谷,帮农户把稻谷变成品牌米。
服务提质增效,更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数据。通过数字农业集成服务平台,布局26个数据监测点、48个高清摄像头、21台北斗农机管家终端,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操作便可“一键掌握”田间数据,让1.2万亩粮油基地“看得见、管得准”。
这套“中枢指挥+智能监测+全链服务”体系,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升级版”,实现粮食作物各环节智能化操作、数字化分析,改写着“看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模式。
从岳池县看广安市。针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请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广安出台《广安市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15项措施,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明确到2027年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100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每年超200万亩次。
水稻机收。特约摄影师 邱海鹰 摄
同时,广安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用好四川农经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块功能,全面掌握广安市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等情况;线下,各县(市、区)已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布局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片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中心、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全方位服务农民,让种粮更轻松、收益更可观。
创新模式优供给
农户托管心放宽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在邻水县袁市镇,不少农户却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份安心来自获得市场认可的专业化服务。2016年起,邻水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轻土地流转,重服务品质”的模式,通过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专业运营、村集体协调保障的三方协作机制,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合作社负责人方智勇十分忙碌:调度机械、收割稻田,运输稻谷、及时烘干,包装新米、锁鲜上市。
“秋收时节,就是要和时间赛跑。”方智勇说,从8月7日开始收割,烘干机每天不停歇,合作社的员工也是连轴转。
“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我们提供种、耕、收、管、销一站式服务。”方智勇介绍,收取托管费后,合作社保证整村亩均800斤最低产出,超产部分由农户、村集体、合作社按比例分红。
相比自种或流转,托管模式亩均产量更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以前,家里几亩地零碎分散,耕种、收割、打药全靠人力,一年到头落不下啥;现在,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亩产量,自己还可以出去打工,增加经济收入。”村民章玉容说。
目前,除流转的3400余亩基地之外,该合作社“全程托管及社会化服务”面积7.8万余亩,涵盖邻水、华蓥、重庆长寿、渝北等地。
由单家独户辛苦劳作到专业化服务协同作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有了新答案。
近年来,广安在稳定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参与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
同时,推广“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组织+农户”“服务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等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集生产、供销、信用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组织,引导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广安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10个、农业服务专业户2260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8.21万亩次,生产托管服务对象23.68万户。
“新农人”田间发力
种地轻松效益添
无人机飞手、农机手、带货主播、农场主……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催生了一批新职业,越来越多乡村新农人投身其中,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8月19日,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的稻田里,农机手孙亚军正驾驶联合收割机作业。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器,收割、脱粒、粉碎稻秆、装车,一块稻田很快就收割完毕。
“就机械化收割而言,一台机器效率远超人工。”孙亚军说,自己驾驶的联合收割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作业质量好、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劳动用工等优势,“最近需求量大,每天都要连轴转。”
在水稻生长关键期,飞手周江恒需用无人机为2000亩农田完成施肥作业。“无人机一次装载70升肥料,单次作业20亩,效率是传统方式的10倍以上,500亩地一天就能完成。”周江恒说,更重要的是,喷洒更均匀,每亩可节省20%的肥料,也更环保安全。
“随着大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接受程度提高,活儿多了起来,收入也更可观。”周江恒介绍,一年到头,要使用无人机完成地块测绘、飞防消杀、作物监测、播撒喷洒等农作物管护业务,能挣10万元以上。
孙亚军、周江恒,都是广安戴星家庭农场的成员。而农场主宋辉,已从返乡创业青年成长为万亩农田的“守护者”。宋辉组建的农机服务队,在农忙时为周边3000余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农户每亩节省成本130元,同时增收240元。
从过去的小农户经营,到如今服务带动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蓬勃发展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如今,广安市各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正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引擎,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